|
|
近日,一家美国独立金融研究机构的负责人表示,如果希腊是欧债危机的“发起者”,那么德国就是最大也是最后的“麻烦”。继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被吸入“欧债黑洞”后,7月末德国17家银行信用评级展望被调为负面,这个欧盟最大的经济体似乎也在劫难逃,欧债危机又添新变数。
危机愈演愈烈
近几个季度,欧元区区域生产总值呈持续下滑趋势,最新数据显示,欧元区第二季度区域生产总值初值季率下降0.2%。美银美林此前指出,旷日持久的欧债危机使得消费者基本都捂紧了钱袋,而企业界也因此停止投资和招聘活动,欧元区经济将于今年第三季度正式陷入衰退的噩梦。
今年以来,葡萄牙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不断上升,截至6月已达5.82%,而同期的西班牙银行业不良贷款总额为1643.6亿欧元,不良贷款率更高达9.42%。但这些与今年第一季度末希腊银行业18.5%的不良贷款率相比仍然“望尘莫及”,据希腊银行业高级管理人士表示,目前该国银行不良贷款率已上升至20%,银行系统濒临崩溃。
此外,各国失业率仍居高不下。6月份西班牙失业率为欧盟国家最高,达24.8%;希腊次之,为22.5%;以15.4%居第三的萄萄牙上半年已在全国裁撤8640名公务员。目前各国正纷纷加强贷款力度并延长财政紧缩期限以寻求自保。西班牙首相拉霍伊已向欧盟提交1000亿欧元的援助申请。众多迹象表明,欧债危机呈蔓延趋势,欲将更多欧元区国家牵扯其中。
原因盘根错节
此次危机暴露了许多欧元区国家政策和体制上的弊病,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二元性”便是其中之一。欧元区只有统一的货币政策,却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导致各国缺乏有效的财政协调、配合与监管。当危机来临时,各国只能孤军奋战,无法联合起来为偿付债务做财政担保。
此外,美国操纵欧元区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做空欧元,屡次将些许“放晴”的欧洲市场再次推向阴天。早在今年年初,美国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就下调了9个欧元区成员国的主权信用评级,给欧元区带来巨大冲击。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美国此举是为了打压欧元的国际信任度,保持自身的外汇储备投资份额优势,进而促使国际资本回流本土。
最后,欧元区各国高社会福利制度也为危机推波助澜。政府背负沉重债务的同时,民众也养成了好逸恶劳的习惯,不愿与国家共度时艰。西班牙、希腊、意大利等国均爆发过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抗议提高退休年龄和财政紧缩政策,为政府满足国际救助条件增添诸多阻碍。
未来前景堪忧
目前,让希腊离开欧元区的呼声越发高涨,而这将使欧元区面临解体的风险。对此,欧元创始人之一奥特马尔·伊辛表示,毫无疑问,欧元区解体将是重大灾难。但假如欧元区继续受困于欧债危机,导致欧洲央行声誉受损,这一结果将更具毁灭性。
但欧元区解体也未必会是危机的“救命良方”。国际金融协会总裁查尔斯·达拉拉预测,希腊退出欧元区的成本很可能超过1万亿欧元。除了高昂的退出成本,让欧元区国家不敢轻举妄动的更重要原因是解体可能引发的“多米诺效应”——大范围违约、银行全面挤兑、金融经济体系陷入混乱。
另一个选择是银行业债务重组,但负面效果同样明显。以希腊为例,重组后其国债名义价值会缩水近25%,这将对德法等债权国和欧洲央行造成巨大冲击。希腊国家主权信用也会大幅降低,无法在未来数年内返回国际市场融资。
至于所谓的“治本”方案,即推进欧元区国家金融、经济及政治一体化来共渡难关,但这难以最终实现,更无法解决当下的燃眉之急。(关键词:欧债危机 欧元区 国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