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明显进展,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记者昨日从市经信委获悉,经过修编后的《成都市冶金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于日前正式印发。规划明确提出,力争在“十二五”末,将成都建设成为我国一流的无缝钢管生产基地、我国重要的以含钒钢铁为主的钢铁新材料基地之一和废旧金属资源加工示范基地,到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冶金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00亿元,年均增长17%;实现工业增加值164.6亿元,年均增长15%,实现产业规模倍增。
力争攀成钢年销售收入超200亿
根据规划提出的企业培育目标,力争全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达到11户。其中,攀钢集团成都钢钒有限公司达到200亿元以上;四川省冶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原成都冶金实验厂有限责任公司整合后)达到100亿元以上;四川天泽贵金属有限公司达到50亿元以上;银丰铜业有限公司达到30亿元以上。
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则是“十二五”冶金产业发展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此次规划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将淘汰落后炼钢能力440万吨、落后轧钢能力138万吨,共涉及企业41户;前两位钢铁企业的集中度达到90%以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及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龙头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达到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
节能减排方面,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十一五”末进一步降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全面达标,清洁生产水平达到国家清洁生产要求。健全废旧金属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消纳废钢铁150万吨、废铜10万吨;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
以青白江区为产业核心发展区域
在产业布局上,按照“一区一主业”的要求,“十二五”时期,全市冶金产业以青白江区为核心发展区域,以大邑县(沙渠工业点)、新津县、新都区、都江堰市为重点辐射发展区域,形成“一核四点”的产业布局;金堂县、双流县、彭州市、崇州市等区(市)县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为电子信息、新材料、汽车、机械等重点产业提供材料配套;加快整合市域内分散和过剩产能,促进冶金产业集中集群集约发展。
其中,青白江区重点发展钒钛钢铁、无缝钢管、精品棒线材等核心优势产品;大邑县重点发展高强度建筑用钢,汽车板、家电、电子信息用特殊钢,机械及重装用特殊钢;新津县重点发展多晶硅和废旧钢铁、铝、铜资源的回收、精深加工和贸易;新都区重点发展铝、铜管(棒、带)等高端合金型材和锻件、线材;都江堰市重点发展高强度抗震建筑钢;龙泉驿区优化发展钨钼合金材料等硬质合金;彭州市优化发展镍、锡等高性能合金材料;金堂县、双流县、崇州市在现有产业基础上优化发展合金制品与高端铝铜型材。
(关键字:冶金企业 冶金企业主营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