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央行挺进黄金"安全港" 购金潮非盲目跟风

2013-3-22 9:47:22来源:国际商报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世界黄金协会近日发布的报告《央行储备多样化战略——美元和欧元资产再平衡》指出,全球央行已开始减少美元和欧元的配置,同时增加购买黄金、日元等传统资产以及人民币等新兴资产。

这个重要讯号的发出意义深远。也许,在储备体系的变化中,黄金将是一个“安全港”,也能成为另一种可选“货币”。不过,黄金不会取代法定货币,也不会成为多币种储备体系的主导“货币”。但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将越来越多地扮演全新的角色,吸引政策制定者和金融市场从业者的更多关注。

购金潮”非盲目跟风

报告指出,全球央行的官方储备总量已经从2000年的2万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超过12万亿美元。这12年间的数据显示美元和欧元的地位发生了巨大转变,“其他”货币在储备资产中的比例按绝对价值计算则增加到2008年的3倍。

报告称,黄金市场易于进入并且流动性较高,使之成为人民币等投资选择的理想替代投资品。美元虽仍是主要货币,但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中期研究院研究员杨戈告诉国际商报记者,黄金从中长期来说与通胀会形成对冲关系,短期的效果并不明显。全球央行开始增持黄金是从2010年中期欧债危机爆发以后开始的。各国央行需要调剂资产比例,但碍于黄金在交易、持有等方面“盘子”太小,无法与债券投资相比,因此增持黄金的比例并不是很明显。但从市场配置上来看,增持黄金比例是正确的行为。

世界黄金协会政府事务负责人AshishBhatia表示,鉴于此,全球央行纷纷减持美元和欧元储备,转而增持黄金、日元以及包括人民币在内的新兴替代品,但其中一些新兴替代资产的规模和可获得性依然有限。他还指出,与新兴替代资产相比,黄金对经济和周期性风险的敏感度要小一些。

国际金融问题专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兼职教授赵庆明也持类似观点,他表示,上世纪70年代,黄金“非货币化”导致其地位有所下降,但不能忽视它作为硬通货的事实。增加黄金储备对人民币国际化无疑是一种有效支撑。

投资人民币“盘子”太小

近几年俄罗斯一直在买进黄金,其官方黄金储备已增加39.1万盎司至3120万盎司。韩国央行2月份黄金储备规模增加10.3亿美元至47.9亿美元,占其外汇储备的1.5%左右,其黄金储备量增加了近1/4,储备额增加了近1/3。

杨戈对此表示,中亚一些国家,包括中国,在近两三年确实增持了不少黄金,原因是央行持有的美元类资产过多。

世界黄金协会的投资组合优化分析结果显示,其他替代资产包括人民币、澳元、加元、瑞士法郎和丹麦克朗。新兴市场央行正在投资以下货币主导的资产,包括加元、澳元、瑞郎、丹麦克朗和人民币。由于这些替代性资产与经济增长和商品市场走强的相关性增强,这些资产也面临风险,与宏观经济周期的相关性更大。

关于投资以人民币为主导的资产,杨戈认为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毕竟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利率高,有明显套利空间。“但目前针对外国投资者,仍存在各方面管制,尽管人民币市场有吸引力,但仍难以进入。外国投资者必须加入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项目,目前该项目包括13家央行和主权相关机构。单家机构申请额度为10万亿美元,数额太小而无法为央行提供足够规模的货币。”他说。

(关键字:黄金 购金潮)

(责任编辑:0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