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终端钢市供需失衡的现状,未来整个产业链转入良性发展势必要经历漫长的去库存及去产能阵痛期,因此短期煤焦反弹走势难转化为反转行情,低位弱势盘整才是主旋律。
终端钢市去库存动力不足
通常3、4月是国内钢市的消费旺季,但今年钢材去库存化力度不仅弱于市场预期,而且与往年相比启动较晚。虽然截至4月5日全国社会钢材库存已经连降三周,跌至2145.94万吨,但绝对库存量依然处于历史高位,且去库存降幅明显低于近五年平均值。除了政府换届带来的政策转变和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引发的结构性调整外,“国五条”实施前的需求提前释放也透支了未来的消费预期,进而放缓了地产开发商的投资进度,削弱了二季度钢市去库存的动力。
经济弱复苏与高产能相矛盾
虽然本周公布的国内CPI数据低于预期,缓解了通胀压力,但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却延续6个季度的低迷姿态,创十年罕见。国内经济弱复苏的特征暗示各行业终端需求依然未能转入良性轨道,其中煤焦钢产业链供需形势依然严峻,低需求和高产能的矛盾日益显著。据统计,3月下旬全国日均粗钢产量维持在205万吨以上的水平,高于去年同期。可以预见,如若后期政策面不能出台类似“城镇化”的刺激措施,这部分多出来的产能单靠行业自身调整消化无疑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经济弱复苏的现状正在倒逼钢企加快去产能步伐。据了解,目前国内部分钢厂虽已打算在4月采取限产举措,但根据以往经验来看,执行力度通常会弱于宣传口号,因此未来各大钢厂控制产能情况如何仍旧有待观察。
传导流畅,煤焦深陷降价漩涡
在下游钢市面临去库存疑虑及漫长的去产能周期之时,自下而上的产业链传导机制引发上游焦煤和焦炭遭遇连环降价冲击。因为去库存和去产能会直接放缓钢厂生产速度及降低常备原料库存,进而削弱对焦炭和焦煤的采购力度。而处在产业链议价能力偏弱的位置,焦炭企业和煤矿生产商除了主动降价外,只能采取限产保价的措施来减少亏损。
据了解,自3月下旬以来,华北焦炭市场现货报价已累计下跌逾250元/吨。在连番降价的情况下,多数焦化厂整体经营处境雪上加霜,亏损面持续扩大。但即便如此也未能激发市场需求潜力,焦企只能进一步加大限产力度,同时降低焦煤库存量以缓解资金压力。
一般来讲,煤矿企业议价能力强于焦化企业,但面对焦企陷入降价漩涡,大幅削减原料采购的大环境,国内焦煤销售顿时陷入停滞。截至3月底,国内四个主要焦煤港口总库存再度增加66.5万吨,至756.5万吨。高库存低需求的现实倒逼国内产区焦煤企业也纷纷下调4月份出厂价格。据了解,山东兖州煤业的主焦煤价格每吨下调130元,而山西焦煤集团也下调了4月份的主焦煤价格,每吨调降150元至1250元。
(关键字:通胀 库存 粗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