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钢铁行业全面亏损的情况下,一季度由于钢铁行业整体运行趋势有所好转,同时原材料采购成本具备一定的滞后期,整个中国钢铁业业绩相对较好。
武钢股份公布的2012年年报和2013年一季报中获悉,武钢股份2012年净利润2.1亿元,同比下滑80%。不过,其一季度盈利大增,超过2.379亿元,同比增长4.5倍。业内人士表示,一季度的钢市盈利而言仅是一个反弹。在经受了2012年的冰点考验之后的中国钢铁行业,其“窘境”在2013年将依旧难以改变。
一季度钢厂普遍盈利分化
经历去年行业持续低迷后,钢企披露的一季度业绩预告开始透出一丝回暖迹象。钢市中最具代表性的“亏损王”鞍钢因其连续第二年出现大额亏损,于3月29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但2013年一季度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完成净利润5.4亿元,同比增长128.60%。该公司表示,净利比上年同期增加主要原因一是原燃料价格下降影响;二是公司采取了一系列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措施。
柳钢股份发布的一季报显示,公司一季度实现净利润8249万元,同比上升702.2%。对于利润的大幅增长,公司解释主要是上年第四季度大量采购低价位矿石在本报告期财务结算中体现优势。
与前两家相比,钢铁行业赚钱能力最强的宝钢股份,净利则在2012年逆势大增后,2013年首季再度增长30%。公司一季度经营业绩总体上比较平稳。
在已公布的钢企一季报中,上市钢企2013年一季报业绩明显分化。2012年巨亏的安阳钢铁和首钢股份再度出现大额亏损,山东钢铁则成功扭亏。而日前来自钢铁业的另一巨头武钢股份交出的成绩单,也算是勉强过关。
今年的冬储没有预期的强烈,甚至没有冬储行情,这直接导致钢厂滞留库存。所以,在3月,钢厂有库存有产量,在销售钢材的时候,成本就减少了,钢价却依旧高企,盈利也就增加了。
然而,对于一季度的钢市行情,本轮上涨不能只看表面现象。各钢厂一季度盈利主要得益于2012年9月至2013年春节这期间的反弹。钢厂不断上调出厂价,但下游终端市场的钢价却在下跌,市场一直呈现批零倒挂,这让贸易商们大幅亏损,钢厂的利润建立在转嫁压力给经销商和贸易商身上。
钢价探底之路或将继续
眼下钢市的大环境是:矿石供大于求,价格却居高不下;而钢厂的环保力度加大,限制产量,淘汰产能,提高钢材强度等枷锁缠身;此外,房地产调控力度继续增加,制造业需求,质在提高,量在减少;国家政策长期利好已不复存在等。
进入3月后,各钢厂加速释放产能,结构性过剩严重,各钢厂自3月起相继下调订货价格,宝钢等大型板材企业在4月份全面降价,且部分对3月或4月合同进行追补,主导钢厂5.5热卷订货价格最高下降580元/吨。
然而,进入5月后,首钢、宝钢、武钢、沙钢、莱钢等主流钢厂纷纷下调了其出厂价。倒挂现象虽有所缓解,但没有得到根本性改观,钢市仍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这令钢铁企业的经营形势再度蒙上“严峻”的面纱。
业内人士预计,经济弱复苏仍将继续,宏观政策面不太可能出台实质性刺激政策,必将抑制用钢需求。同时钢材市场供需基本面难以发生根本性变化,上游铁矿石原料则仍存补跌需求,钢价探底之路在5月仍将继续,预计各主要品种跌幅在150元~200元/吨左右。
(关键字:钢企 钢铁行业 业绩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