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上午九点,证券时报记者在专门的会议室见到了经合组织(OECD)副秘书长玉木林太郎先生。其谦逊、随和、睿智的风范让记者印象深刻。
证券时报记者:上世纪90年代,经过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后,日本经济开始衰退。目前,中国已跻身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也出现了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现象。有些人认为中国经济和日本经济有许多共同点,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几年之内会走上日本经济的老路?或者甚至比它还差?您认为中国的经济是否会从巅峰跌到谷底?
玉木:的确,中国在今年一季度经历了意想不到的经济回落。审视经济活动,我们会发现,其原因主要在投资方面,尤其是股票。或许,我们对今年经济增长的期望值在8%之下。在今年接下来的几个季度里,仍旧有许多不确定性。
但我认为,中国经济增速回落应该是暂时性的。中国经济增速可能在明年就有一个回升,超越8%,但不会超过10%,或许在8.4%左右。当然,这还要看整个全球经济的回升情况。
中国和日本实际上有许多不同点,譬如日本经济增长主要靠国内需求,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很小。即使在20世纪60年代二战后,出口对经济的贡献也不足16%,非常低,而中国至少占到40%,非常高。还有,日本经历了长期的通货紧缩,长达15年之久。但中国的经济一直处于通货膨胀中,甚至有些难以控制,从未经历过通货紧缩。再如公共财政方面,日本的财政赤字是GDP的200%以上,而中国远未达到此水平。所以,有这么多不同点,况且日本上世纪60年代到本世纪的经济情况和中国的也不一样。因此,我一点也不担心你们会陷入类似日本经济的衰退中。
证券时报记者:在过去20年的发展中,中国资本市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这个市场仍旧存在许多问题,促使中国证监会积极推进以市场化、法制化和国际化为基础的市场改革。您认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中国应该怎样建立一个适合中国经济的资本市场?
玉木:首先,我非常同意中国的资本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更具市场化、资本配置更加有效、股票总市值在不断增长,这是一个好的趋势。但另一方面,中国的金融市场若要健康发展,仍有许多事情要做。首先我认为,中国证监会或许应该将长期管理规定融入短期的市场操作,这会成为使中国资本市场更加有效率的途径之一。这或许是目前最具挑战性的事情。另一方面,中国的资本市场有过多的行政干预,市场化程度还需提高。此外,充分有效的信息披露是关键,上市公司应该比未上市的公司更加透明。尽管中国上市公司在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也理解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每个国家的资本市场发展都会经历这一阶段,不可避免。
证券时报记者:您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
玉木:目前中国存在的问题有很多,譬如市场稳定性、城乡收入差异……但在更长期看来,中国的挑战在于环境问题,不仅仅是空气污染、水污染,还包括土地使用。也许在你们的下一代,将付出更多钱和资源在环境问题上。这在我看来是中国最关键、最具挑战性的问题所在。中国应该力推包容性增长。
证券时报记者:日本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得非常好,而中国在这方面的意识才刚刚觉醒,您认为怎样才能改变中国目前的状态。您对中国和中国政府提升人们对环境的关注有什么建议?
玉木:这有赖于政府的宣导,如告诉人们不要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等。这也基于人们对生活在洁净环境中的意愿。这需要学校教育中增加环境保护内容,告诉孩子们应该如何保护环境。政府还应在税收等方面制定政策,如征收汽油税,对过度使用汽车做出惩罚等等,从而实现能源节约。如果费用上升,使用量便会减少。总而言之,政府应从政策层面来保护环境。
OECD的宗旨是“更好的政策创造更好的生活”,我们可以在很多地方给你们提供帮助。它可以向中国政府提供各方面的政策建议和分析,帮助社会各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大幅提升,现在正是你们关注生活质量的时候了。优质生活当然包括高收入、舒适的住宅、好的教育、养老金这些因素,然而,空气、水、食品安全等这些才是最基础的。中国人应更加关注你周围的生活,譬如北京今年遭受着严重的雾霾影响,就是一个警示。
(关键字:中国经济 环保政策 经济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