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济钢产能转移:官方主动 民间反对</h1> <div class="v2_comtent_info01"> <span>2013-9-10 8:41:08</span>来源:<span>网络</span>作者:<span></span> </div> <div class="v2_comtent_info02"><a title="投稿" class="v2_content_ico01">投稿</a><a title="打印" class="v2_content_ico02">打印</a><a title="收藏" class="v2_content_ico03">收藏</a> <!-- Baidu Button BEGIN --> <div id="bdshare" class="bdshare_t bds_tools get-codes-bdshare"> <span class="bds_more">分享到:</span> <a class="bds_qzone"></a> <a class="bds_tsina"></a> <a class="bds_tqq"></a> <a class="bds_renren"></a> </div> </div>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id="bdshare_js" data="type=tools&uid=684790" ></scrip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id="bdshell_js"></scrip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document.getElementById("bdshell_js").src = "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js/shell_v2.js?cdnversion=" + new Date().getHours();</script> <!-- Baidu Button END --> <div class="v2_comtent_info03"> <ul> <li><b class="v2_content_ico04">导读:</b></li> <li>山钢自成立以来,在重组日照钢铁一直难以推进的情况下,济钢和身处莱芜的莱芜钢铁一直是山钢的两大主力,济钢产能如果迁移至莱芜,势必将对山东省的钢铁产业布局带来影响。</li> </ul> <ul> <li><b class="v2_content_ico05">关键字:</b></li> <li>济钢 日照钢铁</li> </ul> <div class="clear_hu"></div> </div> <div class="over_x"><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山钢自成立以来,在重组<b>日照钢铁</b>一直难以推进的情况下,<b>济钢</b>和身处莱芜的莱芜钢铁一直是山钢的两大主力,济钢产能如果迁移至莱芜,势必将对山东省的钢铁产业布局带来影响。</p> <p>《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明确济钢产能向莱芜转移,“内陆迁内陆”遭质疑。</p> <p><strong>济南钢铁产能要向莱芜转移</strong></p> <p>针对山东境内盛传的这桩“钢铁大事”,济钢相关负责人日前向《中国企业报》记者透露,搬迁成本太高了,“需要400亿元到500亿元,涉及数万职工和家属,济钢目前还未听说有搬迁的具体计划”。</p> <p>但矛盾在于,山东省8月底刚刚出台的《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中的“济莱协作区”一章中提到:在不增加总量规模的前提下,推动济南钢铁产能向莱芜转移,大力发展钢铁精深加工。</p> <p><strong>官方主动 民间反对</strong></p> <p>记者从济钢母公司山东钢铁集团了解到,山钢层面对此事也无指导意见和规划。山钢领导层上半年到济钢视察时曾表示,已经和省里面进行过沟通,济钢近期无搬迁计划。</p> <p>山钢自成立以来,在重组日照钢铁一直难以推进的情况下,济钢和身处莱芜的莱芜钢铁一直是山钢的两大主力,济钢产能如果迁移至莱芜,势必将对山东省的钢铁产业布局带来影响。</p> <p>有知情人士透露,在这件事情上,莱芜较为主动,但目前只有意向性的东西,没有具体方案。</p> <p>在今年初山东省两会上,时任省长姜大明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出台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和济莱协作区实施意见”。这对于想要积极打造“济莱协作区”莱芜市而言,无异于一剂“强心针”。</p> <p>知情者称,莱芜市委、市政府当时的初步考虑和设想是,加快济钢产能向莱芜转移,建立鲁中钢铁产业基地,进一步优化全省钢铁产业布局。</p> <p>莱芜地处山东省中部,辖莱城、钢城两区和三个省级开发区,人口125万。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内的7座城市中,莱芜面积最小。莱芜因钢立市,钢铁一直是莱芜的主导产业,最高占到全市经济总量的60%以上,占到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40%以上。目前钢铁仍占总量的52%。</p> <p>莱钢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对此事还不清楚,要听上面的意思。”</p> <p>济钢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搬迁压力太大,涉及面太广,搬迁费用谁出?对于尚处于扭亏中的济钢而言,成本太高了。尽管济钢目前遇到了困境,但缴纳的利税仍旧占据济南市的10%以上。政府让济钢搬迁的意愿能有几何。</p> <p>莱芜当地人有些担忧:“济钢如果到莱芜的话,加上莱芜现有的泰钢、九羊、电厂、莱钢等重污染企业,莱芜的空气质量肯定比现在的还要差。若真正实施搬迁,恐怕还需一定的时间,不管怎样,把当前的事情办好,实现赢利不亏才是主要任务。”</p> <p><strong>违背产业政策</strong></p> <p>济钢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济南和莱芜距离不过100多公里,同为内陆城市,搬迁过去没有任何意义。搬迁需要长久、精密的论证才行。</p> <p>早在2005年,国家颁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称,从矿石、能源、资源、水资源、运输条件和国内外市场考虑,大型钢铁企业应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去年,国务院签发的《钢铁产业生产力布局和调整规划》,核心就是全国39家城市型钢厂,按照沿海沿边的原则,5年时间内搬离城市。</p> <p>原冶金部副部长、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顾问吴溪淳曾指出,“韩国、日本的大钢铁工业基地都在沿海地区。从世界范围看,钢铁行业的发展趋势是沿海化、集中化,因为沿海发展的成本低、消耗低,环保、节能。”</p> <p>而济钢产能转移至莱芜,显然有违钢铁产业的相关政策,但此时向沿海转移的条件也有所欠缺。</p> <p>“从长远看,向沿海转移产能是有可能的,这是行业的大趋势。”济钢内部人士告诉记者。</p> <p>但山钢的沿海推进战略并不顺利,重组日照钢铁仍处于“拉锯战”阶段。迫不得已,在重组日照钢铁无果的情况下,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在6月份正式开工。</p> <p>但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日照钢铁精品基地虽然已经开工,但进展缓慢。对于上什么项目,用什么技术,采用什么装备和工艺,还在研究之中。”</p> <p>目前,正在推进扭亏工作的济钢显然无暇他顾,其内部为扭亏做着种种改革。就连宝钢董事长徐乐江也感叹:“近几年,济钢的改革力度非常大,我们宝钢也没有这么大的力度。”</p> <p><o:p> </o:p></p> <p> </p> <p>(关键字:济钢 日照钢铁)</p></div> <div class="v2_comtent_info04">(责任编辑:01048)</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