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全国各大城市楼市成交量不断攀升,住房贷款和公积金贷款也呈快速增长状态,杭州、广州、青岛、北京、上海等地频现公积金贷款难,多个城市公积金出现缓贷甚至断贷的现象,由此引发部分城市出现了“挤提”风潮。
据中国经济网报道,上海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人士称,今年上半年,上海市共归集住房公积金和补充公积金299亿元,但同期提取、住房贷款、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贷款这三项支出的金额分别达到179亿元、334亿元、34亿元。
而在江苏,泰州、苏州等多个地区已陆续收紧公积金贷款,或者是延长办理周期,一些地区的公积金出现了年度“赤字”。值得玩味的是,公积金的“钱荒”已引发公众的焦虑。8月底,济南出现“挤提”风潮,最多时一天约有1500人涌向济南公积金大厅。
有数据显示,2011—2012年,全国公积金年结余有四五千亿元,沉淀资金数额巨大。“取出来不够租房,存起来不够买房”,由于用途受限、提取困难,这笔巨款长期“沉睡”在银行的金库里。而事实上,公积金“荒”也只是今年以来的情况。
“造成公积金‘沉睡’的原因是中低收入者是缴存公积金的主力,但他们对公积金的提取和使用较少。而楼市火爆导致刚需恐慌性购房,在短时间内集中了大量的公积金贷款需求,则显示为公积金‘入不敷出’。这一冷一热,正反映了现存公积金制度存贷不畅的弊端。”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研究中心王树华说。
同时,苏州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副主任朱建明也表示,《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距上次修改已经有10余年时间,很多内容已经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行政执法手段缺失,队伍、细则、解释缺乏都影响了公积金制度的推行。
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交易量快速增长,带动公积金净流出加快。今年1—6月,上海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存量住宅交易面积分别同比增长56%和126%,受此带动,上半年累计发放公积金个贷333.8亿元,同比增长115%。
“辛辛苦苦交了七八年公积金,好容易攒到钱买个房子,要用的时候却告诉我公积金贷不出来,还要设置层层‘关卡’,增加贷款成本。”上海购房者柏先生的苦恼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对此,部分城市已采取降低贷款最高额度、“公转商”贴息贷款等方式减轻公积金资金压力。以常州为例,截至2013年6月末,常州市住房公积金个贷率达到95.9%,全面超越红色警戒位置。为有效化解矛盾,常州于今年8月1日重新启动“公转商”补息贷款业务。
即便如此,依然不能化解诸多买房人的焦虑。北京市民王侃今年7月办完购房网签,开始等候公积金贷款,却被告知至少要等到年底甚至明年初,于是改申请贴息贷款。“且不说只能在邮储银行一家办理,而且手续特别麻烦,还不知道能不能办下来。”
(关键字:贷款 住房公积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