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晚,重庆钢铁股份公司(下称“重庆钢铁”)发布公告称,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及向重钢集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手续办理完毕,同时20亿元配套资金募集到位。至此,表明重庆钢铁重大资产重组及配套融资工作全面完成,重钢集团钢铁资产从而实现整体上市,为重庆钢铁逐步走出行业的“寒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重钢集团副总经理、总会计师,重庆钢铁董事袁进夫说,“重大资产重组及配套融资工作的成功实施,对于身处逆境的重庆钢铁而言,具有标志性的重要意义。”他介绍,一是理顺了长寿新区资产的产权关系和实现了集团新区钢铁资产的整体上市;二是实现了重庆钢铁资产的完整和在资本市场的再融资,改善了企业的财务状况,资产重组后,重庆钢铁资产负债率大幅下降;三是实现了重钢集团母公司资产证券化,增强了重钢集团对重庆钢铁的控制力,集团持有重庆钢铁股份由46%上升至63%;四是为重钢集团和重庆钢铁后续开展资本运作创造了条件;五是通过定向增发股票,引进战略投资者,有利于重钢集团和重庆钢铁持续健康发展。
据介绍,2012年2月以来,重庆钢铁重大资产重组及募资工作,先后历经环保搬迁获国家发改委核准、重组方案获市国资委批复、重组草案获A+H类别股东大会通过、重庆钢铁获市区两级20亿元财政补贴、重组方案获中国证监会审核通过、募集到位20亿元配套资金等系列具有颠覆性的关键难点。
“这些方面重钢自身是无法掌控的,重钢只有竭尽全力寻求政府的大力支持,大陆和香港两地监管机构的合规性指导,广大中小股东、尤其是境外投资者的理解和支持,以及9家中介机构的高效协同;然后创新手段和方法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难关,以极强的协调组织力和极高的工作效率去实现每一个关键时刻的目标。”重庆钢铁董秘游晓安对记者讲。记者查询到,近2年来,重庆钢铁为此发布中英文双语公告达215个、确认登记办理土地产权440万平方米、完成房屋产权过户60万平方米、完成重组所涉及的全部机器设备设施的受让移交。
据介绍,这次重组涉及的交易金额大、交易方案复杂、必需要件多,其中某些方面在中国西部乃至国内资本市场尚无先例。全程参与重组和募资的西南证券项目负责人感慨地说,“这次遇到了很多从未接触的问题和矛盾,过程异常艰辛和复杂,将成为资产重组的经典案例。”
他们讲到的“难”,还体现在最后一项工作——向5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到20亿元配套资金。“募集这笔资金的背景是现阶段钢铁行业经营艰难、重庆钢铁严重亏损、股票增发价与市场价倒挂以及年末各投资者资金十分紧张,其工作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但同时也说明,投资者对重庆钢铁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充满信心!”游晓安说。
业内人士分析,“如果说2011年9月是物质形态的重钢环保搬迁工程结束,那么这次应是价值形态的重钢环保工程正式结束。从此,重庆钢铁规模翻番,用国内一流的新资产取代了旧资产,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华丽转身。”据悉,重庆钢铁重大资产重组及募资前后企业总资产各为305亿元、497亿元,资产规模扩大63%,产能则由300万吨增加至600万吨,技术装备、工艺水平和环保水平等均将得到大幅度提升。
(关键字:重庆钢铁 钢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