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全国政府性债务达20.7万亿元,考虑或有债务后,全国各级政府债务约30.28万亿元,其中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7.9万亿元,政府性负债率为36.4%,远低于国际上通行负债警戒线的60%。尽管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但资金链大考所产生的溢出风险仍不可小觑。
地方债务风险不在于规模,而在于价格和利率风险所导致的金融脆弱性。根本而言,地方债务的流动性风险,体现在地方资产负债表的期限错配和资产收益低下。资产方往往是期限较长的固定资产投资,现金流不足;而负债方则是各种类型和期限的债务。随着持续宏观调控的推进,特别是平台贷款“降旧控新”的管理,新借债务可能期限缩短而资金成本偏高,因此地方债务看似是债务问题,实际上对整个社会的溢出风险非常大。
从资金结构来看,54%的地方政府贷款期限在5年以上,2011年到2015年期间,大量地方债将进入还本付息期。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2011、2012年到期偿还的占24.49%和17.17%,2013年至2015年到期偿还的分别占11.37%、9.28%和7.48%,2016年以后到期偿还的占30.21%。
从债务分布来看,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在2011年和2012年到期较多,这直接导致地方政府这两年还本付息压力较大。根据模型预测,2014年以后,地方政府出现资金缺口(地方可支配收入-地方支出-还本付息)。即使考虑到借新还旧,即部分资金缺口可由银行新增信贷进行弥补,2015年后将会出现绝对资金缺口(地方可支配收入+新增债务融资-地方支出-还本付息)。
从债务负担来看,2013年、2014年地方政府债务负担最沉重,随着平台融资集中到期,未来两年到期债务规模增长更快,而财政收入增幅则难以大幅提升,届时地方政府以及融资平台将面临更大还本付息的压力,特别是面临着利率上升的大趋势,这种风险将更加突出。
以美联储量化宽松退出为标志,全球利率中枢在未来几年将逐步抬升。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预计,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可能在未来五年中高于5%的水平。由于全球利率是以美国利率为基准的体系,随着未来几年美国真实利率趋势性上行,全球低利率环境很可能会在几年内结束,这将会大大抬高中国利率的整体水平。
对国内而言,随着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将使利率上升压力进一步凸显。从国际经验看,利率市场化初期,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利率普遍上升。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以名义利率衡量的20个国家中,15个国家名义利率上升,5个国家名义利率下降;以实际利率衡量的18个国家中,17个国家实际利率上升,仅1个国家实际利率下降。下一步惊险一跃是存款利率上限放开,利率市场化以后存款利率将逐步和理财接轨。目前三个月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是4.6%,但是三个月的定期存款利率约是2.8%,利率还面临较大上升压力,这使得高利率下的债务偿付压力越来越大,并对实体融资产生较大的挤出效应。
据统计,2013年全国地方债务到期还款3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60%,约占当年地方财政收入的50%。随着平台融资集中到期,未来两年到期债务规模增长更快,而财政收入增幅难以大幅提升,届时地方政府以及融资平台将面临更大的还本付息的压力,此外,根据测算,2014-2016年地方政府利息负担预计在1.5万亿元左右。2014年地方政府债务偿还规模为3.56万元,再加上2014年将有约2.9万亿元信托面临滚动到期的压力,资金链面临“大考”,不排除出现局部信用违约风险。
因此,当前化解地方债务溢出风险变得尤为重要。除了保持货币流动性总体稳健之外,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缓解融资紧张问题:一是成立地方“坏账银行”。成立地方“坏账银行”主要负责地方债和不良资产处置,其购入不良资产应采取债务重组的方式进行处置,可以对外转让;二是建立基础设施产权市场。建立基础设施产权交易市场,完善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的退出机制,以便于地方退出部分国有股权,盘活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资产,通过资产证券化等金融运作手段为新项目筹集资金;三是设立公共收益特别账户。可以考虑将部分城投债转为市政收益债,将公用事业类的城投债定位为市政收益债,并在地方政府预算中设立特别账户,进而从根本上降低政府融资对社会融资,特别是实体部门融资需求的挤出。
(关键字:地方政府 资金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