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跨省自贸区或将出炉。
“京津冀自贸区我们已经上报了。”3月10日,河北省省长张庆伟对《华夏时报》记者独家回应。
据了解,京津冀自贸区将已经申报的天津自贸区、曹妃甸自贸区连为一体,以河北为腹地,京津为核心,不仅促进京津冀一体化,还解决了单一自贸区体量不足的问题。
这并不是第一个在两会上被提出的自贸区规划。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表示,2014年工作部署之一就是“开展若干新的自贸区试点”。随后仅在两会期间,就有十多个省市打出了“自贸区”牌。而早在更早之前,关于“自贸区”的战火就已经拉开,沿海、中部、沿边共十余个地方将申报自贸区列入今年的工作重点。
不过,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警告称,搞自贸区不是政策攀比,不是优惠倾斜的洼地,更不是国家给的一个保险箱,要担责任,有相当的风险。
在上海自贸区试点半年后,第二个自贸区会花落谁家?
抢占自贸区河北很忙。
2月底,刚刚赶制完成方案的曹妃甸向国务院递交了自贸区申请方案。曹妃甸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庄生告诉记者,曹妃甸将以铁矿石、石油、天然气、煤炭、粮食、木材等大宗物资为主,打造中国北方大宗进出口物资的集散中心,并逐步争取对铁矿石等大宗物资定价的发言权,形成影响全球的“曹妃甸价格”。这和天津自贸区刚好实现功能互补。
此时,早早已经申报自贸区的天津正静待政策批复。天津市副市长、滨海新区区长宗国英透露,已经培育发展多年并具有优势的融资租赁将是天津自贸区的一个重点突破产业,因为它对服务实体经济至关重要。
“跟北京和上海相比,天津的市场经济还不是很发达,这也是为什么需要自贸区的原因,以开放倒逼改革。”天津市规划局总规划师霍兵表示。
而同样身处渤海湾的青岛也已经开始行动。
2013年5月,青岛开始起草要上报给国务院的关于试点建设青岛自由贸易港区的请示文件。这份文件在当年7月得到了国务院批复。但是,青岛市相关部门就青岛自贸港区试验区究竟如何建设,自贸区的面积是保税港区还是扩大至整个西海岸等相关问题始终难以达成一致。
北方吵吵嚷嚷,在长江以南,自贸区的战火也已经熊熊燃烧。长沙市长胡衡华透露,“长沙要申请建立的自贸区,是以文化产业为主,先行先试。”重庆也在积极考虑建自贸区。重庆市长黄奇帆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直接建议,请国家支持重庆建立自由贸易区。
作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广东自然也不能落后。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称设立粤港澳自贸区条件相对成熟。“上海自贸区已经批准了,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规定,加强港澳合作,我觉得广东应该迎头赶上。”全国人大代表、玉柴船舶动力副总经理余天亮对本报记者表示。
广东省常务副省长徐少华日前透露,目前商务部对广东拟设自贸区调研已基本结束。自贸区涵盖范围为前海、横琴、南沙以及广州白云机场保税区。2月底,证监会主席肖钢一行调研前海时表示,证监会要将支持上海自贸区的全部政策给前海。
2月28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建议,“跨省的自贸区申报也要搞”,鼓励与东盟国家陆上相邻的云南、广西,整合沿边开放资源,设立“沿边自由贸易试验区”。
群雄并起,曹妃甸自贸区步履维艰。不过,河北并不打算认输。在河北团全体会议上,省委书记周本顺当即表示,要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全力推行京津冀自贸区的相关工作。据张庆伟表示,这项工作目前已经启动。“三地联合申报不仅可以有效防止港口之间的恶性竞争,最重要的是可以发挥三地最优势资源。”全国人大代表温秀玲表示。
政策洼地
全国各地对开设自贸区跃跃欲试,但中央似乎很谨慎。上海获批大半年,第二家自贸区审批却始终没有下文。
自贸区各地方都建一个还行吗?其他地区搞自贸区,复制什么?推广什么?然后在哪里复制?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抛出一连串问题。“全国各地搞自贸区前都要想一想,我选的这个自贸区,已经有过什么作为?”周汉民表示,“我认为,这样的复制和推广,不会是个接力赛,如果有成功经验,完全就可以在全国推广。”
重庆市人民政府口岸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民建市委主委王济光也认为,只有相应的国际贸易、服务贸易、投资领域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考虑建立自贸区,各地不应盲目着急上马。而且,自贸区应该有特点,对周边有带动作用,“如果自贸区建起来后,只对本地有好处,经验不能复制,那么,它的试验价值就大打折扣了。”
不过,这些问题并不能打消地方政府对自贸区的热情。去年12月27日,李克强回应天津自贸区批复的问题时表示,天津“可以不叫自贸区,要形成和上海不一样的特色,叫投资和贸易便利化综合改革创新区,政策和自贸区一样,而且面积扩至整个滨海新区。”但宗国英明确表示,自贸区与投资、贸易便利化综合改革创新区是两回事,虽然二者“核心内容相近”,但在覆盖范围等方面存在不同。
“中国幅员辽阔,每个地区经济特征和发展优势不同,应在国家发展战略中肩负不同的使命,可能要结合不同地区特点设计不同的园区或港区进行试验。”霍建国表示。
自贸区是中国经济增长与开放的新的亮点。霍建国认为,地方自贸区要体现出改革、制度创新、开放的内容,每个地区设立的园区不能照搬照抄,要从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从省情、区情以及各个地区不同的比较优势、各自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等角度出发,细化和设计政策,这样就可以在全国此起彼伏地陆续形成一些改革的热点。这会整体带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又可以探索出更有效的开放后的管理经验。
“现在需要做的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从全局的高度来设计不同地方的不同试验园区。”霍建国说。比如说,对于复杂的金融体系而言,在自贸区能够“局部成功”的改革,未必就能放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对此,其他地区就要因地制宜了,可能有些地区以利用外资为主,有些地区以管理体制创新为主,有的可能以服务业开放为主,有的以金融为主,不同地区才会形成不同的优势。
此外,地方申报自贸区,除了综合保税区的硬性条件,另一项参考标准应是经济总量和地区拉动作用。从地方上来讲,肯定是希望率先扩大开放,这有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但从国家的整体利益来看需要一个平衡,即十八大讲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原则。要考虑到各地监管、掌控、调控的能力有多大,也需要一个开放次序的安排和统筹考虑。
(关键字:京津冀 自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