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铁矿石价格持续高位、下游需求回落、产能增长过快、钢铁价格大降的背景下,钢铁公司的亏损也仍在继续。虽然很多钢企借助政府补贴和非经常损益等方式勉强不让ST的帽子扣在自己头上,可在这样的行情下,钢企又能坚持多久呢?
上市钢企获补贴大幅减少
《证券日报》记者在查看已发布年报的上市钢铁公司后发现,去年13家上市钢企获得政府补贴13.8亿元,而这一数据在2012年是30.8亿元,降幅达到了55%。
另一组数据则显示,去年中国钢铁行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升至70%,负债额达到1万亿元;同时2012年利润率只有0.04%,2013年利润率稍有反弹,但依旧不足1%。
据记者了解,2013年中国盈利前十的钢企产量为13976万吨,仅占重点统计企业的22%,但盈利总额为223.82亿元,占重点统计企业的97.7%。此外,亏损排前十位的企业亏损额占比达到整体亏损额的96.7%。
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海民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钢企纷纷下调折旧就能看出来,受经济下滑,财政困难,债务到期等等因素影响,导致地方政府也是‘心有余力不足’,比如在2012年,政府对重庆钢铁的补贴达到了20亿元,而在去年只有393万元。这也体现出地方政府现在对这些钢企的信心有所下滑。”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基于经济下行的大环境,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同时,受营改增、审批权取消和中央转移支付压缩等等影响,各地可支配的资金减少,而财政的支出反而加大,这些都使得去年地方上的财政较为紧张。
分析师在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的企业扭亏成功,通常会说是降本增效导致,但细想一下,亏得多了,仅仅依靠降低成本来增效肯定是说不过去的。目前,国内钢企压缩成本的空间已经很小,想继续压缩很难,一旦没有了政府的补贴,日子肯定会更难过。”
另有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则直接表示,“政府对钢企长年累月的‘输血’不合理,政府无论补贴多少都很难使钢铁行业发生好转,机制体制不改革只会使行业更加混乱,因为政府下不了决心,一些钢企该退不退,导致行业内不公平竞争加剧。”
马钢“红包”越包越大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发现,在政府对上市钢企“输血”力度整体下滑的同时,马钢股份获得的补贴金额却“逆势”大涨:去年马钢股份受政府补助达到4.52亿元,而2012年只有1.38亿元,涨幅达到227%。
对此,分析师表示,“相关部门出于地方利益的考虑,将辖区内的经济发展作为行政目标,肯定会扶植本地企业,提高其竞争力,使其获得参与外部市场争夺的优势。马钢财务报表细分里面直接写的是政府补助资金,那就是直接无偿的资金补贴。不像其他企业有一些奖项,或者环保补贴等。这可能也暗示了去年马钢的经营状况非常的不好。”
据马钢股份2013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7亿元,较上一年扭亏为盈。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则亏损4.46亿元。
对于未来政府部门能否还一直这么“慷慨”下去,张琳表示不太可能,“政府也有财政压力,不会有那么多钱一直‘保’着马钢这类的钢企。比如海鑫就已经停产了,地方政府也没去救,关键也救不起。”
而刘海民则表示,“马钢股份错过了最好的时机,当初宝钢就是要兼并马钢,如果兼并了,马钢可能就不至于落到这个地步了。”
(关键字:钢企 补贴 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