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轮流转。在金融危机期间,以中国为核心的亚洲新兴市场发挥了经济增长引擎的作用;现在随着欧美国家的经济复苏和流动性收紧,自去年下半年开始,亚洲新兴市场国家开始遭遇经济和金融动荡。
此背景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已经将新兴市场经济体2014年的增长预期从去年年底的5%调降至4.7%。不过亚洲新兴经济体仍然被IMF总裁拉加德称为“全球经济的亮点”,对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平均增速预期仍然维持在6%左右。
IMF近日的研究报告也指出,不管是亚太区内还是整个新兴市场,国际投资者并没对不同国家区别对待。
鉴于此,《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对亚太地区主要经济体基本面进行分析梳理,认为亚洲经济体2014年经济运行情况类似“三明治”:首先,基本面稳健、增速显著的经济体包括韩国、中国台湾、菲律宾、马来西亚;其次,基本面稳健、抗风险能力较强,但增速相较此前经济危机期间明显放缓的主要是中国大陆、新加坡、澳大利亚;最后,基本面尚需强化、抗风险能力较弱的经济体以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为典型。
中国拥有极强的抗风险能力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在整个亚洲新兴经济体中的核心地位基本夯实,其他国家对中国经济的依赖达到新的高度。
2012年印尼财政部长玛亨德拉·希勒卡(Mahendra Siregar)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就曾表示,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经济的倚重超过了西方国家,中国经济稳定运行对整个东南亚经济运行非常关键。
从目前中国的经济数据来看,尽管中国经济2014年增长放缓成大概率事件,但依旧可以保证7.5%的经济增速,在全球经济体中仍然傲视群雄。
当然中国疲软的经济数据让投资者比较担心,中国PPI已经连续25个月呈现负增长,仅略优于上次1999年长达31个月的PPI增长为负的状况,而且从当前情况来看,经济放缓的态势仍在继续。
不过摩根士丹利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乔虹日前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中国政府需要刺激经济,他们有足够的工具,无需过度担心。“一方面,从投资的角度可以加速落实已经审批的项目资金到位,包括保障房和一些其他的政府支持项目;如果上述措施仍不奏效,还可以启动货币加财政政策的刺激方案,比如降息和降准等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结合。”乔虹表示。
另外一个海外投资者比较担心的问题是,中国是否会于2014年爆发系统性信用风险。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随着监管机构和市场对于违约的容忍度增加,部分企业因为流动性出现问题而违约的可能性的确存在,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在日前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的流动性风险并不足以引发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因为政府保持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的能力很强,包括充裕的流动性、健康的财政状况以及庞大的外汇储备,所以现在来看这些所谓的金融风险都可以控制。”
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相比,中国拥有巨额外汇储备的同时,中国的资本管制尚未完全开放,这决定了中国相比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在面临资金外流问题上有极强的抗风险能力。
(关键字:亚洲经济 稳增速 抗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