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4月8日晚间消息,Lombard Street Research宏观经济研究负责人Diana Choyleva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称,人民币或成为危机触发点,就如同美国次贷触发全球金融危机。文章摘要如下。
担忧中国金融危机的投资者想知道危机何时及如何爆发,他们已经关注了快速积累的债务,债务大部分隐藏于银子银行,还有就是住房市场的投资过度。但中国人民币或成为危机触发点,就如同美国次贷触发全球金融危机。
在缺少人民币贬值帮助的情况下,中国将无法成功的管理好转向消费者支出的平衡增长。让很多人感到意外的是,中国央行[微博]近期导演了人民币适度但意义重大的下跌行情。但人民币进一步贬值或给予套利交易以致命打击,套利交易策略基于对人民币将确定走强的预期。
Lombard Street Research预计,人民币高出公允价值15到25个百分点。估值过高已经损害了公司盈利,盈利两年来一直持平。公司债务占GDP比重同期飙升了15个百分点,公司存款几乎未变。这显示银行给公司的贷款主要用于支付旧债利息,而非用于新的生产活动。
违约风险
当外币计价债务需要偿还时,人民币走弱或引发对流动性的争抢,导致资产价格下跌。每次政府遏制套利交易时,市场流动性都承受压力。
另一方面是,大量境外融资通过理财产品转为中国公司贷款,部分或成不良贷款。大量理财产品将在未来数个月到期,这将检验金融体系,尤其是在中国政府不愿介入避免违约的情况,就像1月的情况。
与美国次贷非常类似,问题的大小或难以确定。中国的贝尔斯登一刻或迫在眉睫。但中国仍有雄心最终避免流动性紧张状况和金融压力。就算假设中国半数家庭和净非金融领域债务恶化,全部收不回来,政府或明确的假设,这些债务及总债务与GDP之比“不过为”110% 。
如果中国能够适当清理银行问题并改革金融体系,政府债务翻番能够得到控制,但这不足以避免危机。
(关键字:次贷 贷款 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