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钢铁宣钢炼铁厂生铁成本实现逐月下降

2014-5-8 9:35:31来源:网络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今年北方的春天来得格外早。这几天,河北钢铁集团宣钢公司炼铁厂的办公楼下更是满眼春色。该厂厂长郑艾军给笔者拿出一张报表:第一季度,全厂吨铁燃料比降至531公斤,比计划目标降低4公斤,同比降低15公斤;吨铁成本低于公司计划档0.32元,同比降低140.06元……据笔者了解,该厂生铁成本曾经却是居高不下。从生铁成本居高不下到逐月下降,该厂是如何打赢这场“攻坚战”的呢?

原料是硬道理

“攻关不抓料,等于瞎胡闹。抓好原料是攻关的基石,是降成本的前提!”在之前一次生产组织协调会上,该厂领导的大白话一针见血。

受个别原料品种存贮、进厂量不足等因素影响,入烧原料成分波动较大。为最大限度地保证原料结构,满足生产需求,该厂狠抓原料管理。相关科室负责人专门成立看料小组,进厂品种、成分、达标率成为他们时刻关注的焦点。部门主管领导带领相关岗位人员严格执行《原燃料延伸管理及检查、监督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并与公司相关部门协调解决。

上料岗位是全厂烧结生产的“命脉”。为保证顺畅的料流和有条不紊的生产秩序,第一烧结车间主任崔继英克服优化外雇工后人员短缺的困难,带领生产骨干每天现场办公,全力保证生产稳定运行。球团车间主任陈宝带领车间精兵强将,严格执行精粉进厂管理规定,克服进厂精粉水分高、磨前细度低等困难,不断摸索最佳控制参数,以确保回转窑窑况稳定。

正是依靠以上抓料攻关方式,该厂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进厂物料成分、质量和供输的“三稳定”,也换来了烧结返矿率同比降低1.14个百分点、入炉品位同比提升0.27个百分点的好成绩。

保稳顺是根本

“生产各环节的稳定顺行,就好比火车的轨道,只有轨道按标准敷设牢固了,降成本列车才能在生存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该厂干部职工喜欢用这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生产稳定顺行的重要性。

由于改为直接提供燃料的方式,烧结矿成分存在不稳定现象,对该厂2座2500m3高炉稳定顺行产生较大影响。面对高炉稳定性下降、炉缸条件变差、经济技术指标恶化等问题,该厂主管领导和各高炉、科室骨干紧急制订预案,集中全力组织炉况调整。1号、2号高炉通过进一步调整操作制度,稳定气流、优化指标,炉况迅速得到恢复,第一季度实现了稳定顺行。

生产中,因热风炉热风出口开焊跑风、铁口冷却壁水管漏水等设备隐患,导致3号高炉出现全季度休风次数多的现象。对此,该厂一方面利用计划休风,采取局部挖补、灌浆和出铁口炉皮补焊等措施,有效消除设备隐患;另一方面积极调整操作制度,控制好生产参数,全力加快炉况恢复进程,促进高炉经济技术指标不断优化。同时,相关技术人员努力找到4号高炉长寿护炉与降成本的最佳结合点,积极调整操作思路,并根据《高炉长寿管理规定》启动相应预案,确保4号高炉一直保持稳顺态势。

相比于高炉系统的出色表现,其他环节也毫不逊色。生产技术系统面对降成本工作对外围保障要求更为严格的形势,重点做好供料、供焦、铁罐运行和煤气动态平衡保障,研究、解决影响高炉生产的问题,力争实现外围保障对高炉运行的“零”影响。设备管理系统开展好在线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点巡检,加强设备润滑和维护工作,杜绝一切隐患,在延长计划定修周期的前提下,使设备保持良好运行状态。

降成本没有终点

面对钢铁行业异常严峻的形势,宣钢响应集团号召,确立了“力争2014年一季度、必保二季度扭亏为盈”的攻关目标。对于承担重任的炼铁厂来讲,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可想而知。在当前原燃料结构条件和生产模式下,竭力追求生铁成本最低,成为该厂唯一的攻关目标。

“重任当前,我们要做到不抱怨、不懈怠,要带头扑下身子,紧紧围绕攻关目标,主动出主意想办法,克服一切困难,消除一切阻碍,要让我们的工作有大起色,成本有大降幅!”面对新的挑战,郑艾军对全厂中层干部和生产骨干提出了要求,并且与各车间负责人签订了责任状。

在具体实施中,该厂上下紧紧围绕优化入烧、入球、入炉结构开展工作。以烧结生产为例,该工序力争走好“四步棋”:一是根据精粉、外粉库存和进厂量,参照性价比排序,及时调整入烧精粉、外粉配比,在满足烧结生产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原料成本。二是通过配矿方案优化,努力降低烧结矿MgO含量,以此有效提高入炉品位。三是通过深入研究结构调整、搭配外粉比例,优化入烧燃料粒级,改进工艺设施,有效促进固体燃耗降低。四是通过优化烧结生产工艺和日常操作,严格控制混合料水分和燃料粒度。

“生铁成本没有最低,只有更低。降成本工作更没有终点,虽然第一季度我们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与先进企业还存在一定差距,我们的攻关任务还十分艰巨。关键时刻、非常之时,我们不能有松口气、缓缓劲儿的想法,要开足马力乘胜追击,努力实现炼铁降成本工作的新跨越!”面对成绩和赞扬,郑艾军语重心长地告诫全体干部职工。

(关键字:宣钢 原料 生铁)

(责任编辑:00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