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青岛港金属融资问题展开调查,促使全球贸易商和银行急忙核对自身在这件事情中的曝险。市场越发担心,大宗商品融资交易受到打压,可能损害中国的金属交易。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金属买家。 据行业消息人士称,调查的问题涉及金属仓单是否被用于重复质押从不同银行骗取贷款。 他们表示,这意味着不同银行和贸易公司分别持有同一批金属的仓单。 此次调查再度让人忧心中国信贷紧缩加剧对该国金属进口的影响。中国进口的金属很多都堆放在仓库中用作担保抵押品。 “现在银行都派人飞往港口,并与仓库人员和贸易公司一道,实地查点库存,”一位本周前往青岛港的全球贸易公司消息人士说。 “当我们到那时,确实听到两个贸易商持有相同仓单。一个说一批(船货)属于他,另一个贸易商则说属于自己。他们持有相同的文件。” 对青岛港事态的担忧已经惊扰了金属市场,不过目前调查据称集中于一家贸易公司及其相关企业。 尚不清楚这是否标志着中国当局对金属融资展开更广泛调查的开始。迄今为止,中国其他几个主要港口如宁波港的官员表示运营正常。 三位熟悉事件的消息人士称,渣打银行 STAN.L 已经暂停向中国部分客户提供新的金属融资。这反映出银行业者的担忧。 渣打银行一直在关注青岛港的调查进展。该行周四表示,“针对此次事件,渣打银行正在审查面向少数中国企业的金属融资。” 一位有直接消息的人士表示,至少还有一家在中国有业务的西方银行业者正在评估持有的铜和铝融资敞口。 根据知情人士,包括花旗 C.N 在内的数家银行为青岛港的客户提供铜担保融资。 该行发给路透的声明称,“如果花旗的客户受到影响,该行将与有关当局、仓储公司和客户密切合作,以解决此事。” 一位了解花旗情况的人士表示,各行面临的亏损风险可能各不相同,这取决于他们是否向那些可能直接卷入欺诈指控的贸易商放贷,或持有青岛港金属仓单的客户能否获得保险理赔。 忧虑已经蔓延至国内银行。据知情人士透露,一家中资国有银行已从总部派出一个工作组前往青岛,调查贸易融资问题。 **融资交易** 伦敦期铜CMCU3周三跌至三周多低位,部分因为调查消息传出后,市场担心银行业者将收紧针对融资交易的放贷。伦铜周四企稳。 中国的大多数金属融资交易都不是在交易所进行,而在这些交易中,仓单被视为持有金属的证据。银行或拥有仓库的贸易行通常都认可。 相比之下,其它一些发达金融中心的监管更加严格。伦敦金属交易所向仓库颁发牌照,并监控交易所仓库的库存情况。 独立大宗商品贸易公司托克(Trafigura)一位发言人本周表示,该公司正在跟进港口调查事件并收集信息。 标准银行、路易达孚旗下一个部分持股的部门以及在新加坡上市的物流供应商GKE Corp周三均警告可能为此蒙受损失。 “标准银行集团还不能具体量化这种状况可能造成的损失,”该银行声明称。 **铁矿石仓单** 青岛港务局并未正式确认调查事宜,但表示出口和港口运转一切正常。 但新华社在周三稍早报导称,青岛港已表示正在调查是否存在重复质押铁矿石仓单,从不同银行骗贷的欺诈行为。 贸易和仓储方面的消息人士还表示,运往青岛港的一些铜和铝船货受到调查的影响。 贸易商估计,可能有8万吨铝和2-4.5万吨铜受到调查的影响,总价值达2.85-4.6亿美元。 根据贸易商和仓储业消息人士,青岛大港码头港务机构一直在检查与一家贸易公司及其关联企业有关的金属船货。 根据消息人士,青岛港的主要运营商--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在上周进行的首次公开发行(IPO)中共计筹资29.2亿港元(3.77亿美元)。该股预期周五在联交所挂牌上市。
(关键字:青岛港 金属 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