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西海岸国家几内亚,很少吸引来自全球投资者的目光。但在中国钢铁业人士心中,对几内亚有着一个小小的“期许”——曾被媒体称为“中国最成功海外矿业投资项目”——“西芒杜铁矿”有了最新进展。
“看了消息,项目推进了,但我还是担心相关的风险和后续的进展程度。”当西芒杜铁矿项目的消息“落地”时,一位钢铁圈人士在与《国际金融报》记者交流时感慨,“不管怎么说,至少可以有一个较为乐观的期待:中国会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海外权益矿,不再像前几年那样,完全不掌握话语权。”
5月底,经多番联系,澳大利亚铁矿石巨头力拓集团公司(下称“力拓”)最终对《国际金融报》记者确认,几内亚政府和其合作方,即力拓、力拓公司本身的最大单一股东——中国铝业公司(下称“中铝”)和世界银行附属机构国际金融公司(下称“IFC”),在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签署了有关西芒杜项目第三和第四区块(下称“三四区块”)的投资框架确认书。
“这将是非洲最大规模的铁矿石开发和基础设施相结合的综合性项目,此举将使几内亚从其丰富的矿产财富中获益,并获得整体经济转型的机会。”力拓的官方措辞对西芒杜铁矿项目不吝赞美。
《国际金融报》记者近日获得的一份新闻稿,还揭示了上述铁矿石项目的具体细节:上述项目投资额预计高达200亿美元;几内亚政府和力拓、中铝、IFC一样,也握有了项目的股份;除了铁矿石开发,项目还包括铁路和海港两大基础设施建设,且要“在商定的时间框架内”,组建投资财团;但遍览力拓、中铝和IFC的官方信息,并没有写出“何时产出铁矿石”这个中国矿业人士最关注的话题。
这4点细节亦是与记者2010年至2014年5月期间所了解的信息存在差异的地方。比对记者之前所了解的总投资额80亿元、项目的股权配比及“2014年底产出铁矿石,优先供应中国”等说法,部分内容发生微妙变化:合作方相对淡化了自己的利益,更突出了对几内亚当地经济的贡献。
“通过绑定与非洲当地国家的利益,有助于稳定力拓和中铝对西芒杜铁矿石项目的政治情绪,保障项目的顺利推进。”6月3日,一位资深市场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单就收益看,如果这两年就对外产出铁矿石,力拓和中铝就有点‘生不逢时’。因为与先前几年相比,铁矿石价格已被不少人看低。”
不止如此,西芒杜项目还不是板上钉钉的事——5月底,记者获悉,未来几天内,几内亚政府将把投资框架协议提交几内亚国民议会审议,以寻求其批准。截至发稿,几内亚政府尚未正式宣布与项目获批的有关信息。
前世今生
西芒杜铁矿石项目一直被力拓称为“世界上最大的未被开发铁矿石项目”。据力拓2008年公布的勘探参数,西芒杜铁矿的储量为22.5亿吨,项目总资源量可能高达50亿吨,铁矿石品位(含铁量)达到66%。时任力拓CEO艾博年更是对这个项目寄予厚望,并一直强调“西芒杜铁矿将是力拓未来铁矿石业务增长的一个主要贡献者”。
对于这处优质项目,力拓没有“独食”,反而选择与中国企业进行合作。2010年3月19日,力拓和中铝宣布签署MOU(谅解备忘录),决定共同开发西芒杜铁矿;紧接着在7月29日,中铝集团公司董事长熊维平和力拓董事长杜立石又共同签署了正式协议,确定将铁矿石“定向销往”中国市场。
2012年4月25日,中铝和力拓甚至确定了项目的股权分配。力拓当时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强调,中铝旗下上市子公司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铝业”)在通过中国监管部门的各项审批后,完成组建合资公司,该合资公司将共同开发及运营位于几内亚的西芒杜铁矿项目,“力拓与中国铝业在合资公司的持股比例分别是53%和47%,相应拥有的西芒杜项目股权分别是50.35%和44.65%,IFC拥有西芒杜项目剩余5%的股权,同时,几内亚政府拥有期权可以购买西芒杜项目的股权”。
其实,力拓和中铝合作并不意外。2008年,中铝曾携手美国铝业公司(下称“美铝”),以140多亿美元的代价,获得了力拓12%的股份。不同于合作伙伴美铝,中铝更好的“身份”是力拓公司单一最大股东。因此,从2010年开始“绑牢”中铝,成为力拓推动西芒杜项目的重要一步。
当时的背景下,借助西芒杜项目协议的签署,力拓达到了双重目的:一方面,力拓获得了潜在的中铝或中国企业在非洲的人脉资源;另一方面,如艾博年2010年8月在上海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专访时所言,中铝和力拓的合作,“是力拓弥补与中国市场裂缝的重要步骤”——2009年,力拓前高管胡士泰贿赂门的出现,曾一度将双方的关系降到“冰点”。
然而,“搞得定”中国企业,却不一定能顺利与几内亚政府合作。2011年初,曾一度传出力拓西芒杜项目在几内亚遭遇“黄灯”的消息。直至2011年4月,力拓旗下子公司SimferS.A.在科纳克里与几内亚政府签署《最终协议》之后,力拓才保障了其在几内亚的采矿权。为此,力拓当时进行了额外的支出。“基于所有未竟事项得以解决并最终达成新的投资协议条款,Simfer S.A.将在几内亚总统颁布法令授予采矿权、并批准中国铝业和力拓的西芒杜合资企业之后,向几内亚国库支付7亿美元。”力拓相关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让步基建
“过往的经验表明,在非洲国家进行投资,尤其是能源和资源方面的投资,并不容易。”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盛志诚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力拓CEO山姆·沃尔什去年11月坦言,西芒杜项目是非洲最大的一个资源领域的开发项目,“很复杂,也很大”。为此,公开渠道能找到的信息是,力拓、中铝各方今年早些时候曾不断前往几内亚,拜访几内亚总统阿尔法·孔德、议会主席克劳德·空蒂亚诺,甚至西芒杜当地的长老等人。
记者发现,2012年4月到2014年4月整整两年间,力拓都未提供西芒杜项目的相关信息。直至今年5月底,力拓才最终称,几内亚政府和力拓、中铝和IFC签署了三四区块的投资框架确认书。“投资框架协议的签署是西芒杜项目的一个重大里程碑,并为该项目提供了法律和商业基础。”力拓称。
“重大消息的背后,肯定离不开这几年艰难的谈判。”上述市场人士分析,“矿业投资谈判,往往当地国家会尽最大可能为国家和受聘员工争取利益。比如,有些国家甚至会提出,为当地矿工提供配备淋浴房、电视机乃至健身器材的单间宿舍。这期间,就看投资一方会不会愿意让步了。”
对此,力拓和中铝除了提供官方信息外,未再对记者的进一步信息求证作出回应。但业内人士认为,综合包括外媒在内的各方面信息看,基础设施建设很可能是几内亚在谈判桌上最大的要求。
一个细节是,力拓提供给《国际金融报》记者的官方说法更改为“西芒杜项目将是非洲最大的综合性铁矿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再一味强调“世界上最有潜力的未开发铁矿”。
按最新说法,“非洲最大的综合性铁矿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推动几内亚经济和运输设施的巨大发展,除了原先一直对外公布的三四区块的“一个全负荷年产能达1亿吨的高品位铁矿”,还包括:一条新的650公里长的多用户铁路,可以将铁矿石运输到几内亚的海岸;位于Forecariah区域的一个新的深水港,可供多用户使用。
力拓还强调,投资框架协议的一个关键点是运输基础设施的“多用户”。“这句话的意思是,铁路建设的使用方不仅是几内亚政府的合作方,还包括非矿区的其他企业或个人用户。”力拓人士6月4日下午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补充解释,此举有利于各种货物在几内亚境内的运输,及通过港口把货物输送到国际出口市场,推动几内亚的经济发展。
合作方在基建上的重点“着墨”显然让几内亚方面很满意。阿尔法·孔戴直言,这一项目对几内亚“至关重要”,将带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且它的重要性“远超出矿山开发本身”,“随着这些透明和公平的商业交易,采矿业将有潜力彻底改变几内亚”。
几内亚国家矿业和地质部长杨萨内称,用以开发西芒杜三四区块及相关的基础设施,将提高几内亚的整体经济水平,通过矿业、农业、林业、畜牧业和贸易刺激“南部增长走廊”的发展。杨萨内期待,通过创造就业机会和经济多样化,为解决贫穷做努力,也为吸引更多的外国直接投资提供帮助。
风险犹存
几内亚在西芒杜项目中的“回报”不止如此。协议显示,30年后,上述基础设施的所有权将转交给几内亚。同时,项目开发参与方已然包括了几内亚政府的名字。在西芒杜项目中,几内亚政府占比7.5%,力拓、中铝和IFC的占股分别降低到46.57%、41.3%和4.625%。
杨萨内不经意透露的数据是,该项目预计投资金额将达200亿美元。这远高于数年前外媒报道的“80亿美元投资额”或“120亿美元”的说法。
针对基础设施,协议的要求是“正在协同项目各方一起组建一个投资财团”,“在商定的时间框架内,财团将按照银行级可行性研究的程序投资、建设并拥有一条长650公里的铁路和一个深水港,可供多用户使用”。
对此,媒体给出的说法是“中铝和力拓等需在15个月内出台融资计划,并在32个月内融资成功,以最终确认项目开工时间”。力拓并未对该消息的准确性作出回应。
值得注意的是,在铁矿石的产出时间上,已然没有了“2014年底或2015年对外输送”的消息。此前,中铝高级副总裁刘祥民在2013年国际矿业大会上给出的说法是“这一项目确定延期至2018年,项目建成后,年产将达到9500万吨,产品优先销往中国市场”,外媒的说法却是“预计于2019年投产,投产后年产9300万吨铁矿石”。
“不管怎么样,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显现了风险。”盛志诚说,“一方面,如此大的项目,能否及时融到资是一个问题。中国的前车之鉴是,中信泰富当年在澳大利亚磁铁矿的投资就远超预期,也远超当初预计的成本,这个项目应避免类似的趋势。另一方面,非洲国家的地缘政治风险不得不防。尤其是,当出现新政府时,政策的延续性能不能保障是一个疑问。”
在盛志诚看来,更大的风险在于铁矿石目前总体处于下行通道,国内钢厂在淘汰落后、经济转型等背景下,需求短期没有回暖的趋势,且“对于铁矿石价格的判断和进口量越来越偏谨慎”。
“如果算上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项目很可能会出现大规模亏损。”盛志诚担心。
高盛5月中旬的报告显示,由于中国铁矿石库存处于创纪录高位,加之中国进口铁矿石结构性供给过剩,“预计铁矿石价格未来将大幅下跌,2015年将跌破100美元/吨,2015年全年均价为80美元/吨。”
业内分析师则认为,“当前中国的矿石市场价格正处于低迷行情,如果西芒杜的矿石大量供销于中国,就会加剧中国矿石价格下跌,引起进口矿价下滑,最终也将导致全球矿石市场价格下跌,全球矿业格局也将随之改变。”
然而,从战略角度考虑,一旦西芒杜铁矿石获得实质性开发,那么中国就会像拥有淡水河谷股权的日本企业一样,拥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权益矿。接近中钢协的人士多次在和《国际金融报》记者的交流中直言,与其制定属于中国自己的铁矿石指数、费尽周折争取谈判上的话语权,还不如获得权益矿来得好,“因为,这代表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
意外插曲
力拓和中铝在三四区块取得进展的同时,在西芒杜1区块、2区块的铁矿石归属权上,也在和另一大全球铁矿石巨头淡水河谷纠缠不断。
2003年,力拓进入了西芒杜,并于2006年拥有了西芒杜铁矿石的全部开发权。然而,2008年8月,几内亚时任总统以“力拓未尽其所能开发铁矿”为由,将矿权强行收回,并于同年12月将1区块、2区块的铁矿石权益转让给以色列BSG公司的子公司BSGR资源公司。BSG此前曾乐观预计,“Zogata铁矿在2012年投产,产量2500万吨,西芒杜铁矿1号和2号区块2013年投入,最终的总产量达到每年1亿吨。”
紧接着,为了加大对全球的资源布局,巴西铁矿石巨头淡水河谷又收购了GSGR资源公司51%的股权,随即获得了西芒杜铁矿南Zogota铁矿及西芒杜铁矿北1号和2号的经营权和勘探权。
然而,有消息援引力拓方面的话称,当BSGR依然在几内亚活动时,淡水河谷“却继续假装跟力拓谈判”,获取西芒杜项目的机密和专业信息,并将这些信息透露给BSGR。“淡水河谷在美国窃取了西芒杜项目的机密后,将其分享给BSGR,助其夺取力拓的西芒杜矿权。”力拓认为。
对于这个说法,淡水河谷官方并未进行回应。但现在可以确认的是,西芒杜1区块、2区块铁矿石的开发不再属于淡水河谷。
2013年4月,几内亚司法部发布公告称,于当年4月22日逮捕BSGR资源公司的两名雇员:公关部副总经理易布拉伊玛·索里·图雷(几内亚时任总统第四任妻子的兄弟)和公司安全部负责人伊萨加·班古拉。
“此次逮捕与BSG资源公司涉嫌通过非法手段获得西芒杜铁矿1区块、2区块权益有关。”几内亚司法部当时直言。
对此,《金融时报》曾报道,据其中的一份合同,BSGR资源公司“曾支付400万美元”,用于获得几内亚西芒杜铁矿的采矿权。
最新消息是,力拓4月30日在美国联邦地区法院就其在2008年失去几内亚西芒杜铁矿50%开采权,对另一矿业巨头淡水河谷,及以色列亿万富豪Beny Steinmetz-BSGR资源公司的实际拥有人提起控诉,并要求法院裁决被告对其进行赔偿。
同时,有消息称,几内亚政府近期判定:BSG资源公司通过行贿获得西芒杜和佐格塔项目的特许经营权。因此,几内亚决定撤销BSG资源公司和淡水河谷在几内亚的全部开采许可。
淡水河谷则决定起诉原先的合作伙伴BSGR,称“由于后者在几内亚的行为导致了损失,淡水河谷寻求至少11亿美元的赔偿”。
不过,几内亚没有堵死淡水河谷在西芒杜的开发之路。阿尔法·孔德稍早前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称,淡水河谷没有做错任何事情。“作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未开发铁矿石矿床的国家,几内亚欢迎淡水河谷重新申请开采权并投标1区块、2区块。”孔德称,“几内亚政府在竞标公司之间没有偏好,会公开选择其中之一。”
这或许意味着,在1区块、2区块上,包括力拓和中国企业在内的资源企业,都有机会竞争有关的权益。
(关键字:力拓 投资 矿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