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产业转移先行者:京唐钢铁5年亏损120.7亿

2014-6-23 8:49:43来源:新金融观察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2005年首钢钢铁产业的生产部分迁往河北秦皇岛、迁安和曹妃甸等地,拉开了首都功能纾解的大幕。在时下的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背景下,作为产业转移先行者的首钢,在其搬迁多年过后,一方面首钢老厂区开发还未完成,另一方面位于曹妃甸的新钢厂则陷入亏损。

原址开发缓慢

张新志,为了拆迁而来。

2011年下半年他来到北京,在首钢北京石景山厂区附近不远处租了个办公室,盯着那块有着8.56平方公里厂区的一举一动,意图从这里拿到一些拆迁工程。

从2011年1月宣布停产,距今已经闲置了近4年的首钢北京石景山厂区是中国钢铁工业的发祥地和重要生产基地之一,曾对北京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贡献利润的同时,它也对北京市的空气环境造成压力。尤其是随着北京市的发展,城区的边界不断扩大,距离北京市中心仅有不到20公里的首钢厂区,其工业生产与首都功能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

2005年2月18日,国家发改委经报请国务院领导批准,正式作出批复,原则同意首钢实施压产、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的方案,并同意在河北省唐山地区曹妃甸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联合企业作为首钢搬迁的载体。

自此,首钢便开始逐步地搬迁出北京。

“现在政府对这个原厂区做出了很多规划,比如说建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产业设施,还有做一些综合办公区等。毕竟地方很大。”张新志对新金融记者表示,但首钢厂区的拆除工作开展得很慢,目前也只是拆除了一部分而已。

首钢厂区迟迟不能拆除完成,背后则是其新定位仍处于规划之中。

“首先针对如何开发厂区的规划,还在完善,并且落实、推进都需要时间。”此前首钢党委宣传处处长吴建新对新金融记者说。

事实上关于如何开发老厂区,北京市和首钢都慎之又慎,对于这块厂区的新定位与职能,多方的规划也层出不穷。

此前在北京市“十二五”规划中,这块区域最终被命名为“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分别形成工业主题园、文化创意产业园、综合服务区、总部经济区和综合配套区等。

最新消息则显示,为了和京津冀一体化做对接,首钢总公司计划联合河北唐山曹妃甸在两地建设北京产业园。该产业园吸引欲将产能部分外迁的北京企业,企业可在首钢石景山原厂区建设总部,在曹妃甸建设生产基地。首钢总公司现有的8平方公里土地将建成总部经济基地,曹妃甸的产业园起步区规划面积为10平方公里,拓展区为40平方公里。

但当然这仍然只是计划。

新址上的亏损

首钢迁入的新址之一在曹妃甸,这个位于河北唐山的港区也迎来了发展机遇。

2005年2月,国家发改委下发文,批准首钢“结合首钢搬迁和唐山地区钢铁工业调整,在曹妃甸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联合企业”。

在此背景下,首钢与唐钢合资成立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京唐钢铁”)。作为承接首钢集团搬迁的载体,按照规划,曹妃甸最南端给京唐钢铁定制出一块儿优良港口,首钢有专用的铁矿石码头,通过运输带直接将铁矿石运往加工车间,加工成型的各种钢材则通过专用码头运出,既减少物流成本,也因为工厂内各生产环节环环相扣,节省了能源,降低了污染。

但效果却未及预期。

据了解,京唐钢铁甫一投产,便被市场泼了冷水。2007年3月12日,首钢京唐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彼时,板材价格相对还不错,但3年后,国内钢铁行业形势急变,板材市场的利润一步步缩水,“投产即亏损”成为京唐公司不得不面临的局面。

京唐钢铁投产至今,2009年、2010年、2011年分别净亏损5.3亿元、31.37亿元、51.41亿元。有媒体估算,5年时间,京唐钢铁亏损120.72亿元。

此外,京唐钢铁公司股权也曾发生变更。

在合资起初,首钢总公司和唐钢分别占股51%和49%,但2010年河北钢铁决定抽身而出。

虽然首钢曹妃甸项目并不理想,但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的推进,曹妃甸有意承接更多转移的央企项目。

“我们正努力把曹妃甸打造成北京的出海口、城市功能疏解的新空间、要素转移的新基地以及央企项目布局的首选地,”4月10日,在唐山市曹妃甸区举办的“曹妃甸: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支点”媒体说明会上,曹妃甸区副区长、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张贵宝表示。

据其介绍,在政策层面,曹妃甸正在与京津探讨划出一些区域作为京津项目“飞地”,共建园区,以谋求合作共赢新机制。

 

(关键字:钢铁 金融 首钢)

(责任编辑:00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