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中国楼市的多事之年。因为市场疲软,政府发布了解除限购、解除限贷等一系列政策试图提振楼市。但是市场终归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即是在我国这样一个能够利用宏观调控影响市场的国度也不例外。从8月份开始的全国各地的解除限购浪潮可以说是政府调控的第一步,随后9月30日,央行发布通知解除对购房贷款的限制,可谓政府调控的第二步,可以说只两步走将我国楼市的种种限制全部解除,如此步伐不可谓不大。但事实证明,即使解除楼市的行政限制,我国楼市已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之所以会这样,恰恰就是市场的客观规律造成行政干预的“失灵”。
买不起房的解限依然买不起
我们知道,市场经济存在买卖双方两个主体,其中两个主体只要有一方受到制约就会对整个市场产生影响。从限购到限贷,受到限制的一方均是买方(购房者),那么解除对买方限制政策,理应能够对楼市起到提振作用。
但解限政策事实上却是失败了,究其原因还主要还是房地产有其最特殊的地方,高昂的价格。我们都知道,在我国最值钱的商品莫过于房子,其价格动辄几十万多则成百上千万。也正是因为房地产的价格很高,并且价格逐年增高造成了近几年房地产市场的火热。但是在价格一路走高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买的起房子的大多不是特别急需房子的人,而急需房子的人却往往只能租别人的房子。”正是因为这样的一种现象,中国楼市成为了一种投资项目而不再是一种解决居住问题的需求性商品。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市场特殊性,造成房地产市场解除限制无法真正解决房地产市场低迷。对于能够享受解除限制政策的人而言,无论买多少房子都是投资行为,而投资是要考虑整个市场因素,尤其是二手房市场情况的。而对于限购政策以外的购房者而言,房价才是能够决定自己是否购房的主要原因。但是无论从各地的解除限购政策还是央行930的解除限贷政策对房价都没有进行干预,换言之,前后两步的解限政策根本没有触及到楼市不振的主要原因,又如何能够起到振兴楼市的作用?
房贷利率降了2015年买房更轻松
房贷历来是购房者的首选,在动辄数十万的商品房中,如果能够利用银行贷款住上自己的房子,即便是需要还款20到30年也在所不惜。毕竟30%的首付款可以将购房者的资金压力降低到一个可承受范围内。所以在2014年楼市持续下行的这一年中,只有关于房价或者房贷的政策才是真正能够提振楼市的利好政策。
在2014年年末,当央行终于意识到提振楼市需要的不是解除各种限制,而是调整房贷政策,为“房奴”和“准房奴”减负后,11月21日降息政策终于出台。而一时间舆论哗然,唱多楼市和唱空楼市的声音此起彼伏响彻不觉,某金融机构甚至发出“卖房炒股”这样的论调。
当然,似乎作为呼应,自降息政策出台之后,我国股市也进入了自2008年上半年后的又一牛市。沪指从2600点一举突破3000点,每天有大量个股涨停,让很多投资者将视线从楼市转向了股市,似乎一时间降息政策最大利好的不是楼市而是股市。
对于楼市而言,降息政策产生的最直接效果就是间接刺激了商品房价格的下跌。当然这中间开发商的主动降价是主要原因,但是无论如何房价降了、房贷利率也要降,对于购房者而言这才是最实在的优惠。
如今已是2015年,最新的房贷利率也已出炉,五年以上贷款利率由原来的6.55%降为6.15%,虽然下浮0.4%看似不多,但是作为普遍开款年限长达20年,本金数十万的房贷而言,也能够节省不少开支。虽然不知在新的房贷利率影响下,2015年楼市将触底反弹还是持续低迷,但是作为此次降息政策的促成方“央行”的态度却是最关键的,毕竟政策顺应市场规律的事情近几年实在太少,有此一项确实弥足珍贵。
(关键字:经济 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