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在不同城市表现为过热和趋冷的分化。
楼市健康发展应从供需两端发力。
调控的目的应该是去库存,如今的市场反应与政策的期待不完全吻合。调控应该更加注重因城施策,甚至一城一策。
房地产市场的供给侧改革,亟待探索一些制度性改革,包括土地供应制度、土地招拍挂制度、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制度。
“今年前5个月,商品房销售继续保持较高增速,商品房待售面积持续减少,去库存取得初步成效。”国家统计局投资司高级统计师李皎说。然而,房地产市场在不同城市表现为过热和趋冷。我国楼市面临的问题,也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需两端发力来解决和完善。
今年以来,一线城市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楼市价格猛增。受到沪深两地调控政策的影响,一线城市楼市价格的上涨势头暂时被遏制,市场逐渐趋于平稳。
但比房价更为“躁动”的是地价。6月初,北京、深圳再次拍出“地王”。深圳一宗地块的楼面价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周边在售楼盘。而北京远郊区延庆某地块商品住宅楼面价4.3万元,是当前房价的3倍多。“面粉”远贵过“面包”。“地王现,房价涨”的情形再次出现,“地王”拍出之后,周边再售楼盘有停止销售后再开盘的现象,有的项目再开盘之后每平方米单价至少上涨几千元。
纵观全国房地产市场,分化已经成为最主要的特征,且分化不断加深。热点城市高烧不断的同时,三四线城市楼市仍然比较低迷。
数据显示,5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2169万平方米,比4月末减少52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减少721万平方米。而2015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1853万平方米。表明如今全国总库存量要高于去年末的水平。楼市的高库存量主要集中在三四线城市,以上数据表明,楼市仍将处于较为漫长的去库存过程中。
房地产市场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已不言自明。其产业链长,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明显,它的变化对于宏观经济的起落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又是关乎百姓住有所居,居住条件改善的重大民生问题。针对热点城市高房价对优质产业和人才的挤出效应,已经有不少关注。而对于三四线城市由于楼市难以提振给当地经济带来的下行压力,也是当前摆在这些城市面前最现实的问题。
今年以来,在“去库存”的大背景下,一些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措施体现了分类调控、分城施策的原则。比如,针对非限购城市实行首套房首付比例的下调和贷款利率的优惠。也就是说,除了一线城市之外都将执行更加优惠的政策。
根据市场的反应,首付和贷款利率的优惠确实给去库存带来了一定效应,楼市出现了回暖态势。但从总体而言,三四线城市的楼市仍处于较为漫长的去库存过程中。很显然,本轮调控更为显著的结果是,能够享受优惠政策的一线城市周边的一些区域,以及一些热点的二线城市的房价实现了快速攀升。
“调控的目的应该是去库存,如今的市场反应与政策的期待不完全吻合。”一些市场人士观察发现,“调控应该更加注重因城施策,甚至一城一策”。
尽管楼市调控对于市场的作用必不可少,房地产市场靠调控仅能发挥短期效应。从长远来看,决定楼市未来走向的还是供给和需求,因此促进楼市平稳健康发展还需从供需两端发力,适当供给,满足需求。
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认为,从房地产行业的角度分析,房地产市场的供给侧改革,亟待探索一些制度性改革,包括土地供应制度、土地招拍挂制度、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制度,以及促进现有城市存量土地进入到供应体系当中的一些制度。
解决居住需求的手段不仅有购买,还有租赁。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强调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这应当也被视作房地产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扩大租赁供给在市场中的占比优化市场供给,更好满足多层次、多方面的住房需求。
对于需求端而言,我国有庞大的农民工群体生活在城市,有潜在购房需求。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扩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库存,稳定房地产市场。
而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核心问题是难以在城市落户,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降低落户门槛势在必行。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曾表示,应该发展新型城镇化,进行户籍制度改革,让农民工得到城市户口,成为真正的市民,享受均等的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
此外,造成当前楼市分化的重要原因是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在公共服务、收入水平、就业机会等方面的差异,中小城市的吸引力不足,人口向大城市过度集中。完善中小城市的各项条件,扩大中小城市的吸引力,实现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能够有效分散一些城市的过热。
住房天然带有投资属性,但是其基本的功能是居住。应该通过供需两端发力解决当前房地产市场中存在的问题,让住房更加回归其居住本质。
(关键字:投资 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