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经济仍将会保持企稳态势 信贷需求上扬 凸显经济“向实”

2016-10-20 8:47:00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近日,央行公布了今年9月及前三季度的金融统计数据,其中企业投资、信贷需求快速上升等受到业内人士关注。更有分析人士称,相关数据表明,资金流向传递出经济“向实”的信号。

据公开数据显示,9月新增信贷1.22万亿,社会融资增量1.72万亿,单月出现小幅回升;从前三季度数据看,前三季度新增信贷10.16万亿,社会融资增量13.47万亿。

对此,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认为,经济“向实”的信号,在上述数据中有一定程度的体现。

白明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各种投资信贷规模比之前几个月活跃,而且这种投资更多的是向实体经济倾斜。”需要指出的是,当前证券市场并不是很活跃,在这种背景下,社会各种投资仍在增加。既然资金进入虚拟经济领域的情况不多,反之则可以说明,资金有向实体经济流动的趋势。

据悉,今年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51.51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02.75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3.6%。

另一方面,尤为一提的是,记者梳理发现,代表实体经济“流动性陷阱”的狭义货币(M1)、广义货币(M2)“剪刀差”继今年8月出现历史性收窄后,9月继续呈现收窄态势。

分析人士指出,广义货币、狭义货币“剪刀差”的连续收窄,也是资金向实体经济流动的表现,显示出资金“堰塞湖”下的实体经济“流动性陷阱”问题有所趋缓。

至于收窄原因,白明则称,“这主要是出于手持现金的减少或单位活期存款增速回落。”在他看来,当前资金更多的是投向具有长期回报性的项目,而这也正是出于人们对未来经济存有较大预期,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支撑。

据分析人士表示,考虑到央行今年MPA考核压力尚在,预计今年第四季度信贷投放将保持稳健节奏,企业中长期贷款回升,居民按揭贷款占比或将下降。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还指出,虽然根据央行数据,今年前三季度人民币新增贷款已突破10万亿元,直逼去年全年11.72万亿元,9月M2增速高达11.5%,但19日发布的国内前三季度GDP增速仅为6.7%,实际仍处于下行通道。“银行贷款投放增大,而经济增长却趋缓,这正是问题所在。”

因此,董登新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提出,未来应该继续加速国企改制,加大央企并购,进一步化解过剩产能,提升重化工业集中度与先进性。加大双创扶持力度,鼓励民间资本支持创业与创新,引导社会资本流向实体经济。

白明也表示,应当让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唱主角,通过释放新一轮改革红利,将企业内生发展的动力与市场的活力对接起来,既鼓励实体经济唱好戏,又为实体经济搭好台。

不过,“中国经济长期发展向好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未来第四季度,国内经济运行仍会保持企稳态势。”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如此说道。

(关键字:金融 信贷)

(责任编辑:00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