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产能的重要任务是恢复市场出清机制,要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而不是“定任务”陷入去产能、增产能的困境之中。
10月26日,作为煤市风向标的环渤海动力煤价继续刷新年内最高纪录,且连涨17周。10月25日,国家发改委针对目前局部地区煤炭供应紧张状况提出:已经获批的先进产能矿井要尽快释放产量,希望各家煤炭集团在适当释放产量保供的情况下稳定价格。
笔者认为,此轮煤炭价格上升既有去产能导致的产量骤减的原因,也有去产能过程中大量“关停并转”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所导致削弱市场活力的原因,“定任务”增加产能或难以达到价格下降的目的。长期看,需要有关职能部门摒弃计划经济的思维,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才会产生包括价格、产能等社会合意的去产能结果。
有人说,煤炭价格连创新高是由于去产能工作取得较大进展。煤炭行业去产能后,产量急剧下降,导致供需失衡,引发价格上涨,这是一个基本的经济学规律。但这显然不是社会合意的结果,煤炭价格的异动给我国经济回暖、稳增长等造成了极大的困扰。有关部门似乎再次陷入了“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僵局之中。
“定任务”究竟能否确定社会合意的产能?这是此轮去产能的重要反思之一。从上至下制定任务、分解任务的做法见效很快,但市场需求并不是一个静态的量,“计划不如变化快”,产能自上而下的“计划经济”,曾经让我们的经济遭受到重创。世界经济史一再证明,“计划经济”模式是行不通的,“定任务”是无法确定市场上合意的产能边界的,这次仍然靠“定任务”释放产能,同样不会产生合意的市场结果。
此轮煤炭价格连创新高症结或不只是产量骤减。产量固然是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但垄断的因素对价格影响也很大。每次去产能几乎都是“关停并转”,首当其冲的往往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遭遇灭顶之灾;国企却因此不断壮大,成为巨无霸企业。而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被公认是最具竞争活力、最具生产效率的经济体之一,去产能剪除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做法,实际上是削弱了市场活力,甚至降低了生产效率。
大量具有价格灵活性的中小企业被去产能“革命”了,剩下的巨无霸煤炭企业增加了议价能力,产能上升未必能实现价格下降。笔者粗略地搜索了一下此次各地煤矿去产能的做法,很多省份往往将落后产能直接与“中小煤矿”关联起来。报道称,随着各省去产能速度的加快,中小煤矿和“僵尸企业”恐怕也难以再“存活”。具体来看,山东、山西、甘肃等地都在着手处置中小煤矿和“僵尸企业”。
“定任务”究竟能否确定什么是先进产能?这是此轮去产能的重要反思之一。大型国有企业就是先进产能吗?实际上,企业规模大小、产能大小并不一定与企业优劣直接划等号。例如,河北天柱钢铁集团年产能只有360万吨,但2015年盈利2.8亿元。而大型钢企武钢、鞍钢出现几十亿的亏损。究竟谁才是先进产能?
其实,市场有一个高效的确定合意产能、先进产能的机制,就是市场出清。以煤炭企业为例,一旦出现超额供给,价格就会下降,企业第一反应就是停止新增投资或减少产量,或者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更新设备技术等)、提升企业经营效率等方式实现成本下降,而一些落后产能被出清市场;在这个市场动态平衡过程中,企业为了生存不断进行技术革新,优化企业管理,优胜劣汰,从而提升了整体经济的竞争力。
事实上,我国产能过剩行业并不是“必要的代价”,而是基于国家贷款、财政补贴、GDP考核等非市场因素,导致国有企业或大型企业不是基于利润等市场因素来决定产能,该减产的没有减产量,该倒闭的没有倒闭,这是市场出清失灵的结果。因而,去产能的重要任务是恢复市场出清机制,要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而不是“定任务”陷入去产能、增产能的困境之中。
(关键字:煤炭 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