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进入9月时,国土资源部召开了一场全国 土地利用管理工作会。在这个会上,国土部表示,近期即将联合有关部门在房地产热点城市展开住宅用地出让合同执行情况大检查工作,工作的目的就是督促和逼迫已出让土地形成房子,尽快入市。
这是国土部久违的表态,早在2-3年前,国土部曾频频出手从土地端参与房地产调控,然而在最近的2-3年内,国土部罕有在房地产调控领域再发声的。
今年的国土部土地利用工作会议的热点不同,再次将热点城市住宅用地捂地囤地问题列入下半年的检查重点。这说明,从国家层面上,也将房地产市场的供应问题作为重点问题考虑,而持续有效提供房地产市场供应,也是房地产市场长效调控机制的考虑内容之一。
实际上,早在6月底的时候,北京(楼盘)市住建委就发出了“243号文件”,要求对北京市范围内拿地未开工的161个项目和开工未入市的228个项目,共计约2250万平米的房地产项目加速入市,而且附上了名单,初步统计将有20万套房子的供应房源。
虽然指名道姓,但是建设部门对于开发商的囤地行为能够实施的制裁手段不多,真正能够治理开发商捂地囤地毛病的,是国土部门。国土部门直接从土地出让合同入手进行检查,凡是超期捂地囤地不开发的要罚款,闲置土地甚至会被无偿收回。
前几年,国土部屡次开展全国范围的闲置土地清理风暴,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已经摸索出了有效的办法,能够治理开发商囤地的毛病。
这一次,国土部再度提出全国范围内检查热点城市住宅用地合同,目的就是帮助各个城市政府治理开发商囤地的毛病。
与此同时,北京等城市也堵和疏结合,为了督促开发商入市,北京甚至允许个别项目销售价格批准超过10万元/平米。
一位接近调控部门的人士表示,北京市2013年1月至今出让的土地,很多是地王,地价比较高,开发商们如果赔本入市不现实,政府就在房价可控制的范围内,对少数项目进行成本和利润核算之后,放行个别高价楼盘。
有媒体表示,截至7月底,全国80个主要城市新建商品房库存面积为4亿平米,跌至4年前的水平,全国三四线城市去库存效果明显,大部分城市库存低于12个月的销售量。
由此,有媒体表示,去库存工作已经接近尾声,接下来房地产市场会坚持严厉调控为主。
与此同时,如何加大有效供应,又成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新主题。在政府看来,2013年以后出让的土地远远没有形成住宅供应量投放市场,如何逼迫这些开发商积极主动去开发项目,除了从政策上严厉控制和打击以外,恐怕还要从深层次上想些办法。
例如,北京有很多商办地块,规模庞大,据悉有上千万平米,而这些地块因为商办新政之后,要求单套面积不得低于500平米,而不得不大部分囤在开发商手里,并不能入市。
有开发商对房小评表示,为了消化这部分商办地块的存量,北京有关部门在研究如何调整政策,例如不再强制要求单套500平米的面积标准等。
“逼迫开发商们拿出手中的土地变成项目,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不能让开发商赔本去卖,不但开发商不愿意,金融机构也不答应,而对于商办地块、限价住宅地块等矛盾交织的地块如何处理,则考验着政府的智慧,”一位开发商对房小评说,如果不能及时让这些存量地块入市,北京这样的房地产市场,很快又会变成一个供不应求的市场。
(关键字: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