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市场波动性明显加剧,从美元、美债、油价到新兴市场资产风云突变,国内利率能否顶住压力成为中国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美国加息预期近日持续升温,美债利率大幅飙升,十年美债收益率今日已破3.1%高位,创近7年来新高,最高报3.122%;美元指数刷新2017年底以来新高,上涨至93.38;WTI油价更是罕见的与美元同涨,突破72美元/桶大关。
对此,国君固收团队认为,在十年美债利率站上3.0%以后,国内市场焦点将转向美债利率加速上行和人民币汇率贬值。
对于美债利率,国君固收团队表示,随着美联储进一步加息和美债利率上行,后续中美利差压缩空间已十分有限。在中美经济周期错位、套息利差压缩所可能引发的持续贬值、资金外流和波动性上升风险等未被充分考虑之前,国内债市投资者并未对美债利率上行和人民币贬值有太充分的预期,外围冲击可能成为新的利空因素。
当前10年美债利率接近3.1%,中美利差压缩至60bp左右,跌出了易纲行长曾提到的80-100bp的“舒适区间”,随着美联储进一步加息和美债利率上行,后续中美利差压缩空间已十分有限。当前国内债市投资者关注点主要在信用违约、供给放量和资金面等方面,并未对美债利率上行和人民币贬值有太充分的预期,这意味着外围冲击可能成为新的利空因素。
人民币汇率贬值问题同样值得关注,国君固收团队提出,尽管最近一月人民币对美元小幅贬值,但兑一篮子货币仍处于升值状态,意味着此轮贬值仅是被动贬值,人民币汇率仍面临一定冲击。
由于国内债市无法证明利空因素冲击的真伪,市场缺乏上涨基础,难以通过久期策略做波段获取超额收益,不继续大跌已经是比较好的情况。
4月以来尽管人民币对美元小幅贬值,但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仍在加速升值,反映出当前的贬值仅仅是被动贬值,CNY、CNH人民币汇率波动性仍平稳,还尚未充分price in中美经济周期错位、套息利差压缩所可能引发的持续贬值、资金外流和波动性上升风险,人民币汇率仍面临一定冲击。
未来一段时间,国内债市面临诸多短期无法被证伪的利空因素冲击,市场不继续大跌已经是比较好的情况。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指望通过久期策略做波段获取超额收益,赔率实在太低,最后可能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美债利率、美元、美油同步之所以上行,华创债券团队认为是由美国经济转好,通胀预期回升和货币政策收紧等因素共同决定,随着美国经济复苏,国内债市往往要承受巨大压力,致使中美债市联动性走强。
美元、美债、美油同步施压国内利率:
当原油价格、美元指数、美债收益率上行时,中国国债收益率会同步跟随。
华创债券团队表示,原油价格、美元指数、美债收益率上行时,中国国债收益率会同步跟随。由于原油价格走势对通胀水平影响较大,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债券收益率,因此原油价格上升往往会推升中美债券收益率。
回顾历史,2010年10-11月,美元指数从77.5上行至81左右,原油价格从84美元/桶上行至90美元/桶,10年期美债收益率从2.44%上行至3%左右,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3.4%上行至4%左右。中国债市受美国相关指数影响产生了恐慌情绪,国债收益率随之上行。
2016年12月-2017年1月,美元指数从97上行至103左右,原油价格从48美元/桶上行至55美元/桶,10年期美债收益率从1.8%上行至2.5%左右,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73%上行至3.2%左右。虽然国内债券市场受到去杠杆的影响,但美国持续的加息对美债以及国内债券收益率产生了较大压力。
多重因素支持美元、美债收益持续走高:
美元、美债利率此轮强势走高,国君固收团队认为其具有可持续性,原因主要有四点:
1)经济美强欧弱,推动美元走强和美欧国债利差持续走扩。
18年以来美国经济仍持续复苏,扩张进入中后周期,景气度维持相对高位,就业市场改善,居民收入增长,零售数据持续向好,低利率环境支持房地产市场扩张和企业补库存周期,川普基建和减税刺激将进一步提振投资和消费需求;而欧州经济表现整体不及预期,花旗欧洲经济意外指数大幅下挫,远超其它国家,1季度实际GDP增速从2.8%降至2.5%,制造业和服务业PMI双双回落至2017年相对低位,工业生产、消费支出、出口等呈现疲态。经济复苏态势从17年的美强欧更强,切换为美强欧弱,周期的错位推动美元指数持续走强,2Y和10Y美德国债利差双双创出历史新高。
2)通胀风险上扬,核心通胀持续走高。
自今年4月以来,受地缘政素和原油供给收紧,油价的大幅提振再次推高了通胀预期,致使美债利率上行吸引资金回流,进一步拉升了美元指数。通胀风险上扬,核心通胀持续走高,推动美国名义和实际利率双双走高。
3)市场price in的加息预期相对不足,落后于美联储对加息的前瞻指引。
由于美联储近两年加息节奏缓慢,市场对加息预期price in不足,所预测的未来12个月利率走势一直落后于美联储给出前瞻指引。
4)贸易战或推高美通胀风险。
随着美国发布301清单强化贸易保护主义,美国自身制造业的原材料和生产成本价格将会升高并向下游传导,由此导致的通胀走高进一步迫使美联储不得不加快加息步伐。
(关键字:投资 美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