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协副秘书长吴新春谈铁矿石供给配置

导读: “2010年,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近10年来首次出现下降。”2月22日,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第四次会员大会组织的专题报告会上,钢协副秘书长吴新春在谈到我国铁矿石供给情况时表示:“去年澳大利亚、巴西向日本、韩国和欧盟出口的铁矿石明显增长,消化了其出口增量,向中国的出口反而有所减少。而在今年,随着粗钢生产增速放缓
关键字: 中钢协 吴新春 铁矿石 铁矿石供给配置

“2010年,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近10年来首次出现下降。”2月22日,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第四次会员大会组织的专题报告会上,钢协副秘书长吴新春在谈到我国铁矿石供给情况时表示:“去年澳大利亚、巴西向日本、韩国和欧盟出口的铁矿石明显增长,消化了其出口增量,向中国的出口反而有所减少。而在今年,随着粗钢生产增速放缓、国产矿增加,预计2011年进口矿有可能减少。”

2010年国际铁矿石供求总体平衡 澳、巴新增矿主要流向日韩和欧盟

2010年,全球生铁产量为10.83亿吨,折合铁矿石需求量17.655亿吨。而在同期,全球铁矿石产量达到18.5亿吨。如果考虑运输在途、库存等因素,国际铁矿石市场供求基本平衡。

从铁矿石需求国来看,中国虽然仍是消费铁矿石的第一大国,但从2010年铁矿石流向的变化来看,却出现了新的特点。

“2010年,九成以上的澳大利亚、巴西出口增量,都流向了日本、韩国和欧盟。”在回顾去年全球铁矿流向格局时,吴新春指出。

具体来看,去年前三个季度,澳大利亚铁矿石出口量增加2908.9万吨,同比增长11.0%。同期,日本进口澳大利亚铁矿石增长1638.3万吨,韩国进口澳大利亚铁矿石增长983.2万吨。总体来看,日本、韩国进口增量占澳大利亚出口增量的90.2%。

而在巴西,去年前三个季度,巴西铁矿石出口量增加2954.2万吨,同比增长15.2%。同期,日本进口巴西铁矿石增长1133.4万吨,欧盟五国进口巴西铁矿石增长3092.7万吨。总体来看,日本和欧盟进口增量超过了巴西铁矿石出口的增量。

对于这种变化,吴新春表示:“在2010年,澳大利亚、巴西向日本、韩国和欧盟出口的铁矿石明显增长,消化了其出口增量,向中国的出口反而有所减少。”

国际新增产能计划逐渐推进 矿山巨头正加快产业链控制

“世界铁矿资源勘探具有潜力,铁矿资源总量估计在8000亿吨,全球远期基础储量预计在3473亿吨,按照全球年产粗钢12亿吨计算,资源量至少可用100年。”在谈到铁矿石长期供应格局时,吴新春表示。

而在近期,世界各铁矿石巨头也在加紧开发资源。目前,淡水河谷公司重新启动了2008年底至2009年初搁置的所有新增产能计划,比如2009年新建卡拉加斯的1000万吨产能,2011年新建3000万吨产能,2013年新增Serra Sul矿山的9000万吨产能(已启动,待董事会批准)。另外,力拓公司的Hope Downs项目和Brockman 4期工程于2010年完工,Mesa A 项目也将于2011年完工。与淡水河谷和力拓相比,必和必拓在新建铁矿石项目和采用新的定价机制上的态度更加积极。2011年,必和必拓计划再新增产能5000万吨,总计产能将达到2亿吨;在其长期计划上,产能将提升至3亿吨以上。而FMG集团的新建计划包括了扩建Chichester铁矿,以及Firetail、Solomon East 和Serenity铁矿矿山等。

“国际主要矿山增产将改善国际铁矿石市场供应局面。2011年,我国企业在国外投资的铁矿石资源也开始逐步发挥作用,进口权益矿量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吴新春表示,“在各矿山企业的扩充步伐中,有一个新动向也值得我们关注:国际矿山垄断企业正在加快产业链控制。”

吴新春介绍说,淡水河谷正计划在我国沿海港口及临近周边国家(如马来西亚)建设分销中心和铁矿石散货码头,同时还可能建矿石堆场和分驳码头。而且,淡水河谷将在2011年接收订购的40万吨铁矿石货船中的第一艘,到2013年其余大型货船将相继接收,这意味着巴西至中国的运费将大幅下降。再加上建立分销中心,淡水河谷运送到分销中心的铁矿石,很可能以现货形式进行销售,并选择利润更大的灵活定价模式。

“一旦淡水河谷控制海运市场的模式获得成功,那么这一模式可能被其他大矿商复制,将给我国钢铁工业和国家利益造成严重损害。”吴新春提醒说。

我国矿石对外依存度降低 矿石进口标准正加紧制定

在谈到我国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时,吴新春特别指出,近两年,由于传统定价机制逐渐被分解,进口量的变化已经不是实际供需关系的反映,如何看清铁矿石实际供需情况需要我们特别注意。

据他介绍,2010年我国铁矿石同比超量进口4000万吨,剔除港口库存等影响后,我国铁矿石实际对外依存度近10年来首次出现下降。

在我国铁矿石进口量中,79.8%的铁矿石来源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虽然进口来源的格局仍然没有改变,但是2010年进口来源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来自于非洲等国家的矿石进口增加。

对于2011年我国的铁矿石需求,吴新春预计,如果按2011年生产粗钢6.6亿吨、生铁6.14亿吨来进行计算,共需成品矿9.82亿吨。保守估计,2011年国产矿将增产10%,达到11.55亿吨。据此,我国2011年须进口的铁矿石数量变化不大。

“在我国对外依存度出现下降的同时,进口铁矿石品位下降的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吴新春说。

2010年,我国进口铁矿石综合品位最高为62.2%,最低为61.2%,波动幅度为1.0个品位。平均来看,2009年我国进口铁矿石总平均品位为62.27%,而2010年这一数字为61.70%,下降了0.57个点。

“品位下降的同时,矿石质量也在下降。”吴新春指出。目前,铁矿石质量只是按照双方的合同约定,进口铁矿石基本无标准可依。除进口铁矿石水分超标、粒度不合格严重、质量持续下滑外,部分企业进口便宜的低品位矿,造成燃料消耗增加、污染排放严重。日本确定的高品位铁矿石进口技术标准,保证了采购铁矿石的质量。因此,迅速建立我国铁矿石进口标准,对进口铁矿石实行统一管理,并制定严格的惩罚措施,形势十分迫切。对此,吴新春介绍说,铁矿石进口标准的制定工作,钢协正在紧锣密鼓地推动。

钢企“走出去”取得很大进展 建立铁矿石战略储备非常必要

与此同时,我国钢铁企业在国外投资铁矿石资源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企业在国外投资铁矿石资源预计形成的权益矿量将达到约1.5亿吨/年(未包括进入到一般贸易领域的包销的量),2010年权益矿约为6000万吨,2011年预计新增权益矿将有较大的增长,2013年后将进一步发挥效果,届时将进一步降低我国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

目前,我国对外投资掌握的权益矿不断增加,但由于矿山建设、基础条件等方面影响,这些矿山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一段时间。对此,吴新春认为,克服这些影响,铁矿石“走出去”战略还需要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我们国内产业可以抱团“走出去”。

另外,对于“走出去”的主体,吴新春明确表示,中国铁矿石“走出去”,其实质目的是打破垄断,而非投资收益。因此,国家不应支持单纯以投资收益为目的“走出去”。因为,在目前新的价格机制下,此类单纯以投资收益为目的的矿业投资项目容易被国际矿山巨头利用,干扰市场预期,加大价格波动,给行业造成不良影响。

他建议,铁矿石是国家的战略资源,从法律和政策上明确战略储备非常必要。铁矿石战略储备是应对市场风险、提高国际谈判主动权的有效手段。因此,我们应建立国家铁矿石战略储备体系,设立专门机构管理铁矿石储备工作。同时,研究并制定铁矿石战略储备的方针、政策、制度与运行管理等体制;实行国家和民间储备相结合、政府与民间储备分开运行的管理机制。而对于国家铁矿石储备资金,则应以政府拨款为主,政府和民间多渠道筹集。在当前的价格机制下,市场预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铁矿石的价格。建立铁矿石的战略储备,可以平抑基于炒作目的的价格操纵行为,解决行业平衡发展问题。

2011年国产矿支柱作用仍将凸显 矿山税费改革等措施应加快推进

2010年,我国国产铁矿石产量大幅提高,原矿年产量达到10.715亿吨,同比增长21.6%。与此对应的是,2010年,我国累计进口铁矿石61863万吨,同比下降1.43%

据2009年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国未曾开发的铁矿区,占全国探明铁矿区总数的61%,未动用的铁矿石资源储量占全国保有探明铁矿石资源储量的55%。其中,有可规划利用矿区822个,拥有铁矿石资源储量188.97亿吨,占全国保有探明铁矿石资源储量的30%。其中,四川、河北、辽宁等8个资源大省(区)共有可规划利用矿区464个,查明资源储量172.14亿吨,占全国可规划利用资源储量的91%。

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的国内铁矿石开采投入已经开始发挥效果,持续高位运行的矿价也带动国内部分前期关停矿山和新增产能陆续开工,较好的投资收益将成为国产矿继续加大开采力度的强大动力。

“预计2011年国产矿还将进一步增长,继续为稳定供应、平抑价格作出贡献,国产矿的支柱作用将进一步凸显。”吴新春表示。

为了保证“十二五”末期逐步实现国产铁矿石自给率达到45%以上的目标,吴新春建议,我们要加快矿山税费改革,在不增加资源税、减少中间流转税以及对于燃油税的先征后返等方面,应该有一些支持政策,减轻矿山企业负担,促进国产矿的持续增长。

同时,应进一步提高铁矿行业集中度,形成大型钢铁企业集团主导区域资源的开发;进一步加强扶持老矿山的扩建改造,加大支持新矿山的建设力度;加强技术创新,促进品位低、粒度细、复杂共生的矿石资源合理利用;加强300亿吨以上含有较高的铁金属的尾矿、废石的开发回收利用;通过信息化、自动化促进矿山企业管控体系创新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探索节约矿产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再利用、资源化”的生产方式。

(责任编辑:00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