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冰箱大王褪色 万宝重振雄风道路曲折

导读: 昔日冰箱大王 重振 道路曲折
关键字: 昔日冰箱大王 重振 道路曲折

它引进了中国第一条冰箱生产线,生产出中国第一代家用冰箱;它曾经是中国最大的家电制造商,创造了连续13年中国冰箱出口量第一的奇迹。它就是万宝冰箱。但如今,已经鲜有人知道这个冰箱品牌。

昨日(3月10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江燕路268号的老厂址看到,见证了无数奇迹的万宝冰箱老厂房已经在机器的轰鸣声中倒下一片片墙体。曾经的辉煌慢慢褪色,从2002就高调要表示要复兴的它至今仍然默默无闻,而听说过这个品牌的人也越来越少。

"冰箱之王"褪色多年

彩色的塑料布把整个建筑包裹的严严实实,数百名带着安全帽的建筑工人正在紧张地工作。似乎带有语病的"感谢各位市民在拆卸期间有不便之处敬请谅解及大力支持"的横幅提醒过往市民要注意安全。

当记者打听公司的情况时,门卫在纸上写了一个公司的新地址交给记者。在4月10日之前,这里的所有建筑都将会被拆除,最后留下的将是一片空地。

1978年,万宝人凭手工的敲敲打打生产出了第一台冰箱。从此,万宝一路春风。它从1984之后的13年内都充当着冰箱出口"带头大哥"的角色。1988年,万宝冰箱产量超过100万台,名列中国电子电器100强之首,全国所有企业综合实力排名第41位。这一年,它跻身全球冰箱制造八强之列。而位于北方的青岛海尔,产能只有20万台的规模。美的在其眼中也只是个小弟弟。

但是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激烈的市长竞争中,万宝的荣光慢慢褪去。1999年,整个万宝电器集团的工业总产值只有30亿,冰箱的销量只有20万台。

家电评论家刘步尘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万宝后来的产品战略、营销战略没有适应市场,是导致其日渐衰微的一个重要原因。

陷入困境的万宝开始谋求以重组的方式重生。2000年8月,在广州市政府的主持下,万宝电器集团和万宝冷机集团重组成立广州万宝集团。

但大厂复兴的道路并不好走。位于闹市区的万宝冰箱厂因为废气、噪音等污染问题而遭到周围居民的屡次投诉。随后,万宝被列入广州"退而进三"名单,要求其迁出广州中心城区。去年,万宝搬到了广州从化市。

重振之路依然曲折

2008年,广州万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千定在接受《电器》杂志采访时表示,从重组的2000年起,万宝冰箱产销量的年增幅都超过了30%。万宝集团的工业总产值从当时的40亿元增长到了2007年的142亿元。根据公开资料,万宝集团2010年的工业总产值超过170亿元,年产销量达到160万台。

万宝集团目前仍拥有从化、青岛、合肥等多个生产基地与制造工厂,经营冰箱、酒柜、空调、太阳能等产品系列,拥有中国最大的冰箱压缩机生产基地之一。

不过,同样做冰箱出身的海尔早在2004年产值就突破1000亿,美的也在去年超过1000亿。格兰仕、志高等其他白色家电企业的个头如今也比"老大哥"万宝壮实得多。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试图向权威家电调查机构中怡康查询万宝冰箱的销售份额,但是该公司人士告诉记者,因为万宝的市场份额太小,没有相关的数据可以提供。随后,记者走访了广州市部分超市以及家电大卖场,鲜能看到万宝的身影。据了解,在一些中小城市和乡镇,还不时能看到万宝冰箱的身影,但市场份额也较小。

不过,万宝冰箱身影难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司目前有60%的产品出口,外销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然而,在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的当下,外向型企业的日子更加难捱。美的制冷家电集团中国营销总部副总裁王金亮之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现在的压力比较大。

中国家电商业协会营销委员会副理事长洪仕斌告诉记者,目前中国家电业已经到了寡头竞争的时代,万宝在品牌、价格、渠道方面都没有明显的优势。而目前其渠道主要集中在三、四级市场,缺乏竞争力。

洪仕斌同时也认为,万宝冰箱在三四级市场仍然有一定份额,而中国的农村市场广阔,能为万宝提供巨大的空间。刘步尘则认为,万宝在压缩机业务方面的优势同样比较明显。

万宝人对于公司的将来也同样充满信心。万宝集团负责媒体事物的翟部长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万宝集团的"十二五"规划已经出台,他看好集团的前景。(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00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