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店数量下降,销售规模上升,我国连锁零售企业转型提升的步伐在加快。这是中国经济网记者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日前的“2010中国连锁百强”新闻发布会上获得的信息。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进行的“2010年度行业发展状况调查”显示,2010年,连锁百强销售规模达到1.66万亿元,同比增长21.2%,增幅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个百分点。百强企业门店总数达到15万个,同比增长9.8%。百强企业销售额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与上年基本持平。
苏宁电器集团以1562亿元的销售规模位居中国连锁百强榜首,国美电器集团、百联集团有限公司、大商集团有限公司、华润万家有限公司分别以1549亿元、1037亿元、862亿元、718亿元的销售业绩排名第二至第五位。百强榜最后一名的销售额为22亿元,比上年提高37%。
“2010中国连锁百强”呈现出几个特点:
一、销售规模快速增长
2010年,百强企业的销售规模出现较大幅度增长,达到21.2%,分别比2009年的13.5%和2008年的18.4%高出7.7和2.8个百分点。有18家企业销售增幅超过30%,其中大部分是区域型连锁企业。
2010年,百强企业的店铺数量增幅9.8%,是2006年以来增幅最低的一年(2006年到2009年,百强企业开店数量同比增幅分别为26%、17%、24%和19%,总体呈下降趋势)。有18家企业的店铺数量增幅为零或负增长(2008年和2009年分别为7家和16家)。
虽然开店数量增幅下降,但销售规模上升明显,显示出百强企业营运质量的提升。统计显示,百强企业可比店铺2010年销售额平均增长10%左右,扣除物价上涨因素,依然有小幅增长。
二、外资平均增速高于本土企业
百强中的外资企业主要经营大型超市业态,在该领域逐渐占据主导地位。2010年,主要5家外资大型超市新增店铺140家,新开店数比上年增加了22%。
外资企业总体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且开店和销售增幅基本保持同步。2010年,店铺增幅超过20%的外资企业达到6家(2009年为2家)。
内资企业的开店速度和销售增长普遍低于外资企业。但部分企业在2010年发展速度抢眼,销售或开店增幅超过40%。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裴亮说,“2010年业绩比较抢眼的主要是区域型企业,比如湖南省的步步高集团去年销售规模增幅达到46.6%,福建省的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去年销售规模增幅达到56.4%,辽宁兴隆大家庭商业集团去年销售规模增幅达到46.6%,这些企业去年的增幅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他分析认为,“资本市场的推动作用比较强,一些超市企业上市后,业绩提升较快。比如永辉超市去年12月在上交所上市,未来将向国内多个区域拓展,人人乐连锁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去年1月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这些对企业的发展都是有力的推动。”
三、百货店发展速度高于超市
2010年,以经营百货为主的连锁企业占据了三分之一的百强席位。35家主营百货的连锁企业的销售额和店铺数量平均增幅分别为23.2%和18.5%,明显高于超市连锁企业。并购成为百货企业扩张的重要方式,为数不少的百货企业在2010年进行了并购。
以超市为代表的快速消费品百强,2010年的销售规模和门店数量增幅分别为13.8%和4.5%(剔除个别特殊情况),店铺增幅低于2009年,但销售增幅比2009年有所提高(2009年分别为10.2%和9.5%),显示出经营质量的改善。
四、网上零售初具规模
统计显示,2010年,百强企业中有34家开展了网络零售业务,实现销售规模约30亿元。访问量和销售额较大的网店主要集中在家电和百货企业所营运的平台。
裴亮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实体连锁企业开办网上零售前景广阔,在英国、美国,排位前十名的网上零售商中,有一半左右是实体连锁企业开办的,比如沃尔玛、特易购等。我国实体连锁企业触网时间较短,在百货、家电、服装类网店开始初具形态,总的来说,离成熟的网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值得注意的是,苏宁开通网络销售“苏宁易购”平台后业绩突出,去年完成网上销售额20亿元。裴亮提醒行业企业,做网络销售和实体店销售对企业的商品、配送方式、流通渠道、支付方式等都有新的要求,国外网络销售做得好的企业都拥有较多的自有品牌,只有自己拥有定价权,才能在网络销售中占先机。”
此外,农村市场和社区商业逐渐成为零售发展的重要市场。百强企业积极参与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新增门店很多是纳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农村店。一些社区超市和便利店通过增设服务设施,延长营业时间,增加服务功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百货店也在强化其社区渗透能力,开发社区型购物中心。五、经营成本上涨压力凸显
2010年,百强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经营成本的提高,包括租金成本和人工成本。
对优质网点资源的竞争、房地产价格飙升带来房租的大幅度上涨,企业租金成本明显提高,有限的利润被租金吞食,也造成企业新开门店数量的减缓。统计显示,2010年,连锁企业续约房租成本平均上涨约30%。
人工成本上升的直接体现是员工工资和福利的增长。对百强企业的抽样统计显示,2010年,人工成本平均上涨15%。此外,人员流失率高以及因此造成的招聘、培训等方面的投入也明显增加。
2011年,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政策导向将促使更多流通业扶持政策出台,包括即将发布的国内贸易“十二五”发展规划,这些政策的出台必将有力推动连锁经营业的发展。(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