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十二五”将重点推进空管装备国产化

导读: 推进 空管装备 国产化
关键字: 推进 空管装备 国产化

随着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启动,以及公务机市场的快速火爆,我国对空管装备的需求水涨船高。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民航“十二五”期间将大力推进精密导航和空域集约化管理;大量增加空管装备数量,主要是监视、通讯、导航装备建设;特别优先发展中西部地区的空管装备建设,中东部地区则主要增加空管装备密度。他还特别强调要坚持走空管装备国产化道路,支持推动国产化装备进入国家空管系统序列。这对国内空管装备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

4月13日,2011年上海国际商务航空展览会开幕,包括美国波音、麦道直升机以及加拿大庞巴迪等公司的近30架面向高端买家的公务机集体亮相。在众多国际领先飞机制造商加紧抢占中国公务机市场的同时,更多的飞机起降要求也在助推国内空管系统的加速发展。

随着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启动,以及公务机市场的快速火爆,空管需求已经水涨船高。

据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局长助理许超前介绍,“十一五”期间,民航空管基本适应了民航发展要求,五年间民航空管安全保障起降飞行2455万架次,年均增速约15%,与民航发展速度基本持平。

另一方面,空管系统投资加大,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空管大型设施实行改造,成都、西安、沈阳、乌鲁木齐等地相继开展大型空管设施建设。与此同时,机场建设空管配套工程和空管基础设施建设大大加快,整个投资相当于前两个五年规划的总和。

据统计,2010年全国各地机场公务机起降架次已突破1万架次。上海是公务机运营中重要的选择目的地。据上海霍克太平洋(601099,股吧)公务航空地面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光弟介绍,去年上海公务机基地在虹桥、浦东两个机场保障起降的公务机约3500架次,占全国1/3强,预计将以每年10%到15%的增幅稳步增长。

公务机是公务航空的交通工具,在国内一般指50吨以下、4—20座的喷气机。而公务航空作为通用航空活动的一种方式,指使用专用飞机为高端商务要客或政要提供商务旅行的航空服务。近年来公务航空需求的不断高涨已经吸引国内外飞机制造商加紧抢占中国市场。

3月24日,中国商飞与庞巴迪签署协议,在商用飞机方面达成长期战略合作。4月12日,巴西航空工业公司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航工业”)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利用其合资公司哈尔滨安博威飞机工业有限公司的既有基础设施、财务及人力资源进行莱格赛600和莱格赛650喷气公务机的总装生产。

3月31日,东方航空全资子公司——东方公务航空服务有限公司获得民航局颁发的《CCAR-91部航空器代管人资格运行规范》,正式取得CCAR-91部航空器代管人运行资质,目前已正式托管了来自国内企业的两家公务机。

许超前表示,运输需求持续上升正成为目前空管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压力,未来五年机场数量将增加220个,空管保证飞机起降次数也将从2009年的500万次、2010年的600万次,升级到2015年的1000万次以上。此外随着低空空域改革,通用航空的空管需求也将进一步提升,未来要满足通用航空主体多元化和航空活动多样化的需求,空管系统将面临多方面挑战。(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00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