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钢铁唐钢万名职工告别钢铁主业

导读: 4月21日一大早儿,河北钢铁集团唐钢公司炼铁厂职工翟安春就来到了工作岗位,看着往日里熟悉的炼铁高炉,翟安春有些依依不舍。因为再过几天,他就要离开炼铁厂,到检修工程公司报到了。
关键字: 河北钢铁 唐钢 钢铁

4月21日一大早儿,河北钢铁集团唐钢公司炼铁厂职工翟安春就来到了工作岗位,看着往日里熟悉的炼铁高炉,翟安春有些依依不舍。因为再过几天,他就要离开炼铁厂,到检修工程公司报到了。

“我在炼铁厂工作了16年,要站好最后一班岗。”翟安春说,他1996年进厂,先后担任过机修钳工、炼铁工等,亲眼见证了唐钢的成长。

像翟安春一样,截至目前,唐钢已有1万余名职工告别钢铁主业,转战非钢产业,占在岗职工总人数的30%。

这1万余名职工从何而来?唐钢董事长于勇带着笔者参观了3200立方米的大型炼铁高炉。主控室里,只有5个人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的电子屏幕,操控着高炉各个环节的生产。在高炉现场,也看不到铁水奔流、人来人往的景象。

“这座高炉年产铁近300万吨,但只需要不到200人,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炼铁厂厂长田欣说。“‘十一五’期间,唐钢完成结构调整重点项目投资94.5亿元,建设了大型高炉、转炉和冷轧工程等项目。”于勇说,同时,还淘汰了一座炼铁厂、一座炼钢厂、两座轧钢厂。和几年前相比,唐钢的自动化水平已达到国内领先。

出于保护职工利益的考虑,在加快结构调整的同时,唐钢并没有相应裁员,劳动生产率低下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新障碍。“2010年宝钢人均产钢量为938吨,唐钢仅为300吨,不到宝钢的1/3。”于勇介绍,为此,唐钢吨钢人均成本比国内领先水平的企业要多出200多元,一年多支出近10亿元的人工成本。

一方面,钢铁主业急需减负;另一方面,发展非钢产业已成为钢铁企业加快结构调整的需要。统计数据显示,宝钢的非钢产业收入已突破总收入的1/5。

金融、物流等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宝钢突破资源、能源依赖,加快结构调整开启了新篇章。

对标先进,唐钢开始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力资源优化,1万余名职工转战非钢产业。结合自身优势,唐钢将非钢产业划分为循环经济、装备制造及工程技术、现代物流、服务与教育培训四大板块。按照规划,到“十二五”末,唐钢非钢产业收入将突破900亿元,占总收入的一半,成为唐钢发展的新支撑。

为确保职工利益不受损,唐钢制订出台了多项措施:转岗人员均根据新岗位要求,结合职工意愿确定。并承诺转岗人员待遇不变、劳动关系不变,让职工吃了定心丸。

(责任编辑:00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