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国内彩电行业的人士说,在过去五六年中,洋品牌在中国彩电市场的份额,从未超过本土品牌。说得没错,但只说出了好的一方面。与国内白电企业相比,国内黑电企业钱难赚,难在产业链长,产品生命周期短,价格战惨烈,面板等关键部件和技术都被他人掌握。以索尼、夏普、三星、LG为代表的洋品牌,掀起一轮又一轮价格战,令本土品牌很难过。这些外国公司无一不是横跨多个领域的巨头,彩电不过是其旗下业务之一,而且夏普、三星、LG还把持着全球液晶面板行业半数以上的份额。为了弥补短板,价格成了国内黑电企业的武器,换来了市场份额,却牺牲了利润。在中国白电市场,海尔、美的、格力三足鼎立。
2010年,格力实现净利润42.76亿元,美的为31.27亿元,海尔为20.3亿元,均远远超过国内黑电企业。如今的白电行业格局是行业洗牌的结果,一些曾经的老品牌,在这一过程中退去光环。进军白电行业的黑电企业,即使耕耘多年,多数表现不够抢眼。黑电企业做白电,技术、团队、产业链的建设和管理,都是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一些黑电企业只能选择主打三四级市场来降低难度。此外,抽拨一部分资金用于白电,对于原本就口袋不鼓的黑电企业来说也增加了风险。原本是消费者心目中的黑电品牌,一下子打在了白电产品上,市场接受度更是黑电企业难以解决的难题。TCL说不放弃白电,康佳决定给白电增加投资,创维计划陆续提高白电产能……黑电企业在向外界昭示决心,与此同时,海尔、美的、格力们也在加强扩张力度。白电行业竞争更有序,利润更诱人,但这些黑电企业在技术、品牌上都没有优势,机会并不好把握。(万维家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