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震后谋合作 争取明年启动自贸区谈判

导读: 温家宝总理在发言中提出七条针对中日韩未来交流与合作的建议,其中大部分针对日本灾后的三国合作。专家表示,日本地震后,中日韩三国有了更大的合作基础。
关键字: 中 日 韩 自贸区谈判

温家宝总理在发言中提出七条针对中日韩未来交流与合作的建议,其中大部分针对日本灾后的三国合作。专家表示,日本地震后,中日韩三国有了更大的合作基础。

5月22日,第四次中国、日本、韩国领导人会议在日本东京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本首相菅直人和韩国总统李明博出席会议。温家宝总理在会议发言中建议,中日韩三国应建立核电安全交流与合作机制,并加强信息通报、应急辐射监测、事故救援及后果评价、技术装备研发等方面的合作。业内专家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日本地震后,中日韩三国有了更大的合作基础,但三国合作不仅要找到可以“双赢”的契合点,更需要三国更多地敞开胸怀。

展望灾后合作

在5月22日的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三国领导人首先为日本地震海啸灾难遇难者默哀,并对灾区人民表示深切慰问。

温家宝总理在发言中提出七条针对中日韩未来交流与合作的建议,其中大部分针对日本灾后的三国合作:积极支持日本灾后重建工作。中方愿根据日方需要,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并通过中日双边和中日韩三边机制,就共同感兴趣的领域和项目探讨合作方式;高度重视核电安全问题。认真落实三国达成的有关共识。建立中日韩核电安全交流与合作机制,加强信息通报、应急辐射监测、事故救援及后果评价、技术装备研发等方面的合作;切实推进防灾减灾合作。今年下半年举办东亚地震研讨会。中方愿出资启动东北亚地震、海啸和火山研究项目。探讨建立应急、救援合作机制。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在核安全问题上,三国还是存在很好的合作基础的。在废料排放的问题上,日本需要中韩的理解与让步,而中韩可以通过合作获得更多的核安全开发材料,这些对于中国核电发展,以及加强核安全措施方面都有积极作用。”

“中日韩三国在核安全领域进行交流合作是一个很好的提议。”复旦大学公共安全中心主任腾五晓向《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尽管中国目前的核电设施相当安全,但在很多复杂情况以及突发状况的叠加下,是没有绝对的安全的。”腾五晓认为,三国在核电问题上展开交流合作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然而,孙立坚也指出,合作的前提还需要各方的让步,比如就中方而言,需要在日本通过自然排放的方式解决核污染问题上有所让步,而对日方而言,能否公布珍贵的核电资料也是值得斟酌的。

贸易合作较艰难

温家宝总理还在会议上针对三国经贸合作提出建议: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在今年内完成三国自贸区官产学联合研究,争取明年启动谈判,努力在今年内完成三国投资协定谈判。推动物流信息互联与共享,全面开展陆海联运合作。

然而,孙立坚则认为,三国推进自由贸易协定之路还是比较艰难的。一旦中国向日本和韩国企业开放零关税,中国的企业是会通过竞争做大做强,还是被过大的竞争压力所挤兑淘汰,目前还应持谨慎态度。由于中国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因此在推进自由贸易协定的过程中,相比日本韩国的积极主动,中国方面的态度比较保守,更希望采取逐步放开的方式,这样对中国企业的冲击也会相对弱一些。

“相对而言,我们会更积极地推进三国投资协定谈判。”孙立坚指出,“中国与日本和韩国等高科技产业通过项目合作的方式,可以获得对方更多的高新技术,把我们自己的产业带动起来。”然而,孙立坚也认为,这中间涉及到知识产权的问题,因此日本和韩国方面可能也会比较谨慎。

在昨日结束的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菅直人和李明博还表示,中日韩合作有着良好基础,取得了丰硕成果,给三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为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发挥了积极作用。三国要本着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精神,加强在核能安全、可再生能源、循环经济、节能环保、防灾减灾、经贸、教育、文化、青年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三国伙伴关系达到更高水平。

会后三国发表了《第四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宣言》,以及加强灾害管理合作、核安全合作、可再生能源和能效合作等成果文件。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将于明年在中国举行。

(责任编辑:00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