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钢合并重组以来北营公司推进技术融合、升级纪实
两钢合并重组以来,北营公司通过与本钢各生产系统的对标、交流、学习,利用比较优势,实现资源共享,积极进行技术对接,加快技术融合与升级。一年来,北营公司各生产单位与本钢对口单位开展交流学习活动近百次,本钢实用管理技术在北营公司各生产环节得到应用,有效推动了北营公司新产品开发与质量控制迈上新台阶。
品种钢生产实现新突破
北营炼钢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与本钢炼钢厂开展技术交流。为了弥补精炼真空设备RH炉在技术操作上的空白,北营炼钢厂技术人员到本钢炼钢厂跟班学习,熟练掌握了设备及工艺的应用,为下一步生产更高级别的品种钢奠定了基础。北营炼钢厂还邀请本钢炼钢、连铸等方面的专家每周定期提供技术支持,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工艺改进等工作。北营炼钢厂与本钢技术组积极进行合作,先后设立了不钙处理攻关、板坯提速攻关、超低碳攻关、水系统攻关、标准化操作攻关、扇形段寿命攻关等六个项目组,解决生产、品种钢开发、工艺质量、板坯拉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取得明显效果。其中生产SPHC、SAE1006板坯不喂钙铁线比例达到了50%以上,吨钢降成本9元,按目前月合同量两万吨计算,月降成本18万元。通过优化工艺、水系统攻关提高板坯拉速,扇形段通钢寿命提高3万吨;通过工艺优化、科学组织品种生产,耐材消耗较全年同期降低1.5元/吨;品种钢比例稳定在58%以上。同时,本钢炼钢厂一部分中端产品生产向北营公司过渡,如汽车车轮用钢BG330CL、BG380CL,耐大气腐蚀用钢SPA-H,均得到了用户认可,其中耐候钢SPA-H、车轮钢CL380、CL330等多个品种钢已批量生产了5万多吨。
1780生产线设备功能优化升级
北营轧钢厂1780生产线投产几年来实现了快速发展,但设备功能的优化升级与拓展一直是困绕企业生产的难题。两钢合并重组后,北营轧钢厂1780生产区快速实现了技术资源共享,先后派出生产、电气、维修等岗位上百人到本钢2300生产线交流与学习,仅用4个月时间,就在轧制稳定性、设备运转精度、在线检测等方面查找出21条不足,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造。北营轧钢厂还将本钢热轧厂主管技改的副厂长聘为厂长顾问,参与了1780生产线层流冷却控制系统的技术改造,为解决当前和今后1780生产线在设备全部功能的优化升级与拓展方面的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通过改造,1780生产线逐渐向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倾斜,在本钢专家的指导下,1780生产线成功轧制了1.8mm×1500mm超极限规格新产品,提升了企业的技术实力。
为进一步拓展两钢轧制技术对接效应,一年来,本钢热轧厂还陆续派出相关业务领域的技术骨干深入到北营轧钢厂1780生产线现场,分别就二级控制、轧辊磨削、层流冷却等方面进行了技术指导和诊断。今年2月以来,本钢热轧厂专家还对1780生产区技术人员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技术培训。他们紧密结合生产实际,针对1780生产线典型钢种的轧制要点和工艺制度、大中修计划组织、材料备件管理流程、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等方面进行了培训,并对各类热轧产品质量缺陷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措施进行认真分析。目前,北营轧钢厂已经为1780生产线制订了下阶段的品种钢开发计划,将重点开发冷轧原料卷、焊接结构用钢、冷成型用钢、汽车车轮钢、汽车传动轴用钢、石油管线钢、耐候钢等共计9个系列百余种牌号的新品种。通过这种技术快速对接,北营轧钢厂1780生产线生产的热卷的板型、外观质量、内在质量和新产品轧制水平均明显提升。
焦炭生产配煤技术大幅提升
在两钢合并重组过程中,北营焦化厂结合实际,对照本钢焦化厂进行管理对标,从技术、质量指标上,找差距、攻难关。该厂参照本钢焦化厂对标修订操作规程,并多次与本钢采购中心、本钢焦化厂专家进行技术交流,共同研究制订多套配煤方案,根据方案委托本钢焦化厂进行200kg或40kg小焦炉试验,不断优化配煤比,使焦炭CSR从55%提高到57%以上,同比去年提高了2%以上,同时,进一步明确了下一步降本增效措施,如引进配型煤、配焦粉或配无烟煤等配煤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