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废钢铁产业化战略 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摘要)

导读: 日前,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副秘书长刘树洲作了题为《实施废钢铁产业化战略 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主题报告,现摘要如下
关键字: 废钢铁 低碳 绿色低碳

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副秘书长 刘树洲

日前,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副秘书长刘树洲作了题为《实施废钢铁产业化战略 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主题报告,现摘要如下:

“十一五”我国进口废钢总量为3191万吨,比“十五”的4730万吨减少了1539万吨,降幅为32.5%。国际市场废钢价格的持续攀升,使“十一五”比同期进口废钢量减少三分之一。

目前,废钢铁作为节能环保的绿色原料,是唯一可代替生铁炼钢的大宗钢铁原料,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我国废钢铁资源比较紧缺,远远不能满足钢铁工业发展的需求,资源的短缺支撑了价格的涨势。

废钢铁产品作为钢铁链条中的一环,始终与钢材价格的变化连在一起。2010年废钢铁价格的变化基本保持了同步跟涨跟落的规则,只是存在振幅的差异。

2011年和“十二五”废钢铁产业展望

(一)2011年废钢铁产业发展形势探讨

2011年是“十二五”起步之年,“稳经济,调结构和控通胀”决定我国经济将保持持续平稳,较快增长的发展态势。钢铁工业也将继续保持增长。2011年粗钢产量预计达到6.6亿吨,同比增长4.8%。废钢铁产业发展将在钢铁产业链中继续保持总量增长,品种优化升级,推动“精料入炉”,促进节能减排的态势下健康地运行发展。

按照2011年粗钢产量6.6亿吨,以2010年平均单耗138公斤/吨测算,则需要消耗9100万吨废钢铁。同比增加430万吨。按“十一五”平均单耗水平145.5公斤/吨测算,则需要消耗废钢铁9600万吨。如果达到炼钢废钢比20%的目标,则需要消耗废钢铁1.32亿吨。

2011年废钢铁资源的平衡量,按照2010年的比例测算,钢铁企业自产废钢铁3380万吨;社会采购废钢铁5600万吨,两项合计8980万吨,扣除调出量200万吨,保持库存不变,则缺口在420万吨~920万吨,还需进口约1000万吨废钢补充国内资源不足。

2011年国内废钢铁市场将继续呈波动运行态势。废旧物资增值税优惠政策的变化,在2010年下半年对废钢铁市场的影响已逐步显现。在保持2010年下半年稳步上涨的态势下,2011年废钢铁价格在一季度的前两月继续攀升。以重型废钢为例,重点钢铁企业1月初到厂价3000-3300元/吨,2月初涨到3300-3600元/吨,3月初涨到3400-3700元/吨左右,3月上旬开始小幅缓步下降,但平均价格一直维持在3500元/吨以上;炼钢生铁1月到厂价3300-3600元/吨,3月初上涨到3700-3900元/吨,平均价格维持在3800元/吨以上。有关资料分析显示,2011年钢材价格将保持坚挺,但随供需变化,价格会出现波动。废钢铁价格也会在保持小幅上扬的状况下,随钢市行情的变化、铁矿石价格的调整而出现波动。

2011年进口废钢价格的变化,将直接影响我国进口废钢的数量。如果价位维持在2010年的水平,预计进口量不会有太大的突破。据2011年海关统计资料,一月份进口废钢45.9万吨,二月份进口废钢24.9万吨,均低于2010年月平均水平。到岸普通废钢的价格比2010年平均价格分别高出56美元/吨和125美元/吨。

日本地震不仅对全球经济和日本经济带来影响,对铁矿石和废钢铁市场的冲击也不可忽视。日本钢企受损停产,铁矿石和废钢需求减少,对市场价格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日本是我国进口废钢铁的主要国家,地震使日本国内废钢铁资源增加,但港口等设施的破坏和福岛电站核辐射扩散又会影响日本废钢的对外出口,中国能否继续大量进口日本废钢,将存在很大变数。

2011年废钢铁产业在国家领导人关注和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产业化、产品化、区域化体系建设,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量和质的方面会取得显着的进步。

废钢铁加工配送中心示范基地的样板作用,带动了全行业的发展。已建立的废钢铁加工配送企业继续孵化发展,数量增加,规模提升;多元化发展使正在筹划和建设中的废钢铁加工配送基地加快步伐,追赶产业发展的潮流;一些大型的钢铁企业也开始筹划、考察,准备建设本企业的废钢铁加工配送基地。

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行业准入标准和行业产品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已纳入日程,2011年将出成果。贯标和培训已成为全行业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十二五”废钢铁产业发展展望

“十一五”期间,我国废钢铁产业供需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但是和我国钢铁工业相配套的现代化、规模化、规范化的废钢铁加工配送体系的目标还相差很远,国家政策支撑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还比较薄弱。废钢铁消耗总量逐年大幅增加,但是废钢铁供应量的增长率远低于粗钢产量的增长率,使得废钢比一直处于低水平;国内废钢资源产生量每年均有所增长,但仍不能自给自足,资源缺口依然很大;行业技术、装备水平还处于初级水平,废钢铁质量有所提高,还不能满足炼钢“精料入炉”的需要。

“十二五”废钢铁产业发展目标:

1、提高废钢加工供应能力:“十二五”期间年废钢供应量达到1~1.6亿吨,废钢综合平均单耗达到200公斤/吨以上,炼钢废钢比超过20%,力争恢复到227公斤/吨的历史最好水平。

2、加快废钢加工配送体系建设:年废钢加工配送能力10~100万吨的专业废钢加工配送中心达到100家,年加工供应量达到全国废钢铁供应量的50%以上。

3、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和应用,普及剪切机、打包机、破碎机、抓钢机、防辐射设备、合金快速分析仪等加工和探测设备,行业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提高废钢铁产品质量:提高推广废钢破碎净化处理技术,废钢炉料的纯铁含量平均应超过95%,实现精料入炉。

5、提高二次污染的防治水平:废钢加工处理过程中,对废水、扬尘、噪音的防治必须达到国家环保标准。全行业达标企业应超过95%;非钢物质的综合利用率应达到95%;有毒有害污染物危险品做到100%无害化处理。

6、提高废钢应用技术:组织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业开展废钢应用技术攻关试验, “十二五”期间要着力推广破碎料废钢在转炉中的应用。

7、开拓境外市场: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海外建立废钢基地,拓展资源渠道(产能10~50万吨的跨国公司力争达到5~10家),大力开发海外资源。

8、行业技术培训:广泛开展技工培训和管理人员专业培训,技工培训率和管理人员培训率达到95%。

对发展废钢铁产业的几点建议: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加强规划指导,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完善法律法规,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废钢铁产业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新兴朝阳产业,是循环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保证废钢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不仅在于全行业的精心经营,也需要国家在各方面的支持。

1、建议把废钢铁作为新兴产业正式纳入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促进我国废钢铁产业科学发展;

2、建议国家设立废钢铁产业建设基金或相应的投资机构,对具有一定规模的废钢加工配送公司在经营、技改或新建项目上给予资金的支持;

3、建议国家对废钢铁回收加工配送企业实行所得税减免政策。对进口废钢减免增值税,提高国内市场的活力和国际进口废钢市场的竞争力;

4、为了鼓励钢铁企业多用废钢,减少对铁矿石依赖的压力,建议对多用废钢铁的规范的钢铁企业和废钢加工配送企业给予补贴和鼓励;

5、建议对具有一定规模,一定的废钢铁加工配送能力,环保达标,遵纪守法的专业化废钢公司,给予支持和引导,给予自主进口废钢的资格。恢复国有大型的有经验,有资源渠道,有业绩的贸易公司自主进口废钢的资格。简化申报和审批程序,适应市场的快节奏。建议取消每单进口申请都要地方各级环保局层层签字盖章的规定,可改成一年一次,并适当增加接货码头的数量,以应对废钢铁销售中的不确定变数。

6、为了加快废钢铁行业的科研和技术升级,建议国家将废钢铁加工应用技术的研究和教育统一纳入国家科研规划和教育培训规划。充分利用院校、科研单位、行业和企业的资源优势,建立以国立为主的科研教育体系。满足废钢铁产业科学发展的需要。

7、建议国家统计部门要加快建立和完善有关全国废钢铁产业统计方面的政策和法规。完善国家统计体系,为政府和企业提供真实、完整、可靠、科学的决策依据。

8、国家应在逐步完善和规范国家标准的同时,组织尽快实施并指导支持协会制订行业准入标准和行业技术标准。加快淘汰落后,推广先进,规范管理,满足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和实践。促进再生资源产业快速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有条件时,开展全国范围内的废钢铁资源调查,摸清家底。

9、国家应制订境外废钢开发扶持政策,鼓励有实力的废钢企业到国外投资、建厂,发展废钢跨国公司,扩大资源渠道,提高在国际废钢贸易市场的主动权。

10、建议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应在进一步规范废钢现货交易市场的同时,加快对电子交易市场的开发、培育和规范管理。尤其在市场发展的初期应多给予政策上的引导、优惠和法律上的支持,促进现代化市场的科学快速发展。

11、建议国家在制订相关政策、法规、标准、计划、项目评估、资质审查、棘手个案的处理等方面让相关协会参与,充分发挥协会的行业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

(责任编辑:00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