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5日,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的“文明生长”——中国家电业入世十周年论坛在北京举行。会议就入世十年来,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历史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探讨。中国入世谈判首席谈判代表、博鳌论坛原秘书长、原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在会上呼吁,希望政府引导、政府政策,能从科学发展观和民生角度对制造业给予支持。
2011年11月,经过长达15年的谈判,中国终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十年时间里,中国经济实力跃升全球第二,并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而中国家电市场也从最初对“狼来了”的担忧,到今天逐步掌握产业控制权,从开始时引进资本技术生产线,到现在走出国门,参与海外市场竞争。
据悉,2001年,中国家电规模不到2000亿,到去年已经达到9642亿,增长了400%,2001年出口总额70亿美元,2010年已达到1500亿美元。
对此,龙永图表示,我国家电行业严格来说在中国入世之前就已经全面开放,对中国的出口做出非常重要的贡献。但他同时也指出,中国家电行业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主要还是靠数量取胜,而不是质量过人,“我们应该看到这一点,我们不是靠品牌价值,不是靠专利,不是靠高新技术。背后还是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在支撑着这样一个数量。”
事实上,随着我国劳动力价格的逐年攀升,电力成本、物流成本的上涨,特别是全球定价的大宗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中国家电行业原有的一些优势格局将会改写,当下,家电企业转型升级,上游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企业的海外发展等课题成为中国家行业面临的新的挑战。
龙永图认为,尽管会遇到很多问题,中国必须发展制造业,“这是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因为制造业不仅夯实了中国经济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制造业从来就是中国经济中的强项。”他还鼓励家电制造商,一定要坚守自己的事业,不要在其他一些行业的短暂利益诱惑之下就放弃这个行业。
龙永图呼吁,政府要考虑在税收政策方面给予劳动制造业倾斜。“过去讲利润大户,现在应该倡导就业大户,就业多的企业应该给予一些免税指标。如果政府政策上,不给予成本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的企业倾斜的话,势必造成很多搞制造业的企业主丢掉制造业,因为他们不可能凭他们的道德或对制造业的热爱来坚守,利润还是一个非常大的引诱。所以在这方面进行必要的政策调整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如果我们不进行必要的政策支持制造业,可能就会重蹈美国金融危机的覆辙。”(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