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须加强上下游对接合作

导读: 2011年三季度,中经钢铁产业景气指数为100.3点,与上季度基本持平。中经钢铁产业预警指数为100点,继续在绿灯区内运行。
关键字: 钢业 上下游

粗钢年产量将达7亿吨增产不增效问题突出

2011年三季度,中经钢铁产业景气指数为100.3点,与上季度基本持平。中经钢铁产业预警指数为100点,继续在绿灯区内运行。

从指数报告的情况来看,三季度我国钢铁行业总体平稳,各项指标没有出现大的起伏,行业仍在低利润的状况下运行。

产量方面,三季度粗钢产量为17893.8万吨,同比增长14.1%,同比增速较上季度加快7.9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6%,而上季度环比增速为-10.6%。钢铁产能释放较快,其中8月份粗钢产量为5875万吨,同比增长13.8%;日均粗钢产量189.52万吨,环比下降0.92%。

三季度粗钢产量在相对高位的情况下波动,预计四季度也将基本维持这种运行态势,虽然粗钢月产量有可能环比略降,但全年粗钢产量仍将达到7亿吨左右。自2002年以来,我国粗钢产量大体保持了每两年增加1亿吨的态势,1亿吨钢是世界产钢第二大国日本的年产量水平。但从产量增速来看,已从2002年至2006年的年均增长20%以上降低到2010年以来的10%左右,之所以近年来每年增量绝对值依然较大,是由于粗钢产量基数越来越大之故。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钢材是各行业所需基础材料,归根结底钢材需求取决于国民经济结构、发展速度和质量。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国家提出要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这对钢材需求提供了一定的支撑。

今年我国要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而截至9月底,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已开工986万套,开工率达98%。

据测算,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所用钢材采购资金将达到1300亿元至1950亿元。尽管其用钢需求不会在今年内全部释放,但“开工”意味着开始地基建设,地基建设钢筋用量约占房屋总用量的50%左右。因此,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会给四季度乃至于今后一段时间的钢材市场注入新活力。另外,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力争通过5至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水利建设提速将主要拉动长材等建筑用钢需求增长。

今年三季度钢铁业的利润率仅为2.2%。在当前需求如此旺盛的情况下,利润率又下滑到这样的低位,行业形势确实堪忧。“十二五”期间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向,转方式、调结构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钢材需求量的过快增长,未来钢材需求不会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同时,各行业转型升级将对钢材品种质量提出更高要求。钢铁行业已进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需要扎扎实实调结构。

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须加强上下游对接合作

随着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对高端钢材的需求量在日益扩大。钢铁行业必须适应下游产业发展需要,应加强产业链延伸以及与下游产业对接,实现产业关联互动,共同发展。

在汽车行业,随着节能减排以及安全性能要求不断提高,对高强度钢需求越来越大。有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销售量占到乘用车总销售量的69.12%,售价在100万元以下的豪华车销量同比增幅达到12.9%。节能、高档汽车所占比例提高,也使得高强度汽车用钢的需求增长。

在机械行业,上半年我国机械产品结构调整有了新进展。在发电设备中,风电、水电等清洁高效发电机组的增速明显高于火电;高档数控机床产量增速明显快于普通机床。随着机械产品向大型化、高端化、现代化发展,对钢材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高品质特钢、宽厚板、钢管等用量呈增加趋势。

在家电行业,随着家电业的转型升级,高性能产品不断涌现,对所用钢材的性能要求有所提高。例如,家电业对所用板材的厚度要求有减薄趋势,对高强度薄板材的需求增加,对冷轧电工钢、涂层板、覆膜板的需求增加。

在造船行业,随着我国造船档次提升,以及船舶要求降低自重,对EH36及以上级、F级造船板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且要求厚度按0.5mm进级。此外,造船行业希望钢铁行业提供个性化服务,如整条船制造所需钢材解决方案,多品种、小批量服务等。

钢铁行业应建立与下游用户的战略合作机制,联合下游行业开发钢铁新材料和下游产品,为用户提供全方位钢铁材料解决方案,实现与下游行业互利共赢。此外,还应延伸产业链,发展钢材深加工,建立钢材服务中心,完善物流配送体系,提升产品价值和企业服务功能。这是钢铁行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措施,也是应对钢铁微利时代的有效手段之一。

(责任编辑:00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