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江:用科技支撑和引领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导读: 大家好。中国金属学会隆重召开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总结第八届理事会的工作,选举产生第九届理事会。我代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积极的支持和热烈的祝贺。
关键字: 刘振江 中国 钢铁 钢铁工业

各位代表、各位来宾:

大家好。中国金属学会隆重召开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总结第八届理事会的工作,选举产生第九届理事会。我代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积极的支持和热烈的祝贺。同时,借此机会表达三点致意:

一,中国金属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对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二,“十二五”是中国钢铁工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对科技进步的要求更加突出,第九届理事会的工作和作用的发挥面临更大的挑战;三,对中国金属学会的建设提点希望。

中国金属学会第八届理事会任期四年内,经历了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前不到一年时间,爆发后三年多的时间,这4年,是中国钢铁工业进入21世纪10多年来快速发展中遇到大环境中风波最大的4年,在这几乎是冰火两重天的4年中,钢铁企业在承受巨大冲击中前进。可喜的是,千变万变,中国钢铁工业依靠科技进步没有变。正是这样,中国钢铁工业6亿多吨钢的背后,有着强大的科技支撑。现在,我们有不少企业的装备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们的重大冶金装备从引进、消化实现了集成、自主创新、国产化。品种、质量、工艺流程、节能、环保、管理和信息化等各方面都迈出了较大步伐,我们有了世界上最好的装备,有世界上最清洁的钢厂。钢铁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广大科技工作者为中国钢铁工业的科技进步,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全行业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形成,我们有16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有60个大的技术中心,我们具备自主创新的能力。

中国金属学会积极开展工作,在促进行业科技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会积极搭建平台,开展广泛的、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加强了国际联系和学术研讨,开展了跨行业科技领域的合作,与钢铁协会一起制定了“2006—2020年中国钢铁工业科学与技术发展指南”,共同设置和评审“冶金科学技术奖”。同时,积极提供科技信息服务,开展科技进步的调研咨询,金属学会的作用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学会内部的管理得到加强。

中国钢铁工业“十二五”面临的大形势将更加严峻,面临结构调整,节能、环保,提高品种、质量、效益的任务更加艰巨,资源之战将更加激烈。对转变发展方式不管怎么解读,现在的中国,做强经济实体不能动摇。中国钢铁产业做强,发展规划已经出台,中国钢铁工业越向前发展,科技进步的作用越突出。而且,我们都很清楚,我们在科技创新体系、机制,研发理念,科技投入,人才培养,技术服务水平等方面还存在很大提升空间,技术创新还不完全适应节能减排向深层次推进的要求。就钢铁企业目前的运行状况而言,企业的实际感觉更严峻,微利状态也难免影响包括科技在内的投入和某些预期。行业发展中的问题大家是清楚的,人们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路和桥的问题。

在科技进步中,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广大科技工作者作为主体和生力军,政府的管理和组织,协会、学会作用的发挥,企业自己员工的岗位技术创新等等,这些各方面的力量要有效的运转,各自都应当按照自己的职责和社会分工,搞准自己的定位,把该自己干的工作干好。科技体制、机制创新要理顺这些关系。

这些年,钢铁协会受科技部的委托,组织协调行业重大科研课题的完成,就是履行政府授予的”组织行业共性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推广,推动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与产品开发“的职责。在这些方面,钢铁协会还要努力。

这些年来,协会、学会发展很快,国家对社会团体的管理明显加大了力度,在有些方面,比对企业的要求还严,管理者负有责任。对钢铁协会与金属学会的关系,国家有关方面明确规定:行政关系是代管关系,党的关系是领导关系。钢铁协会将继续支持金属学会的工作,加强与金属学会合作。支持金属学会在搭建平台、学术研讨、国际学术交流、科学技术普及、人才培训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协会、学会要做好工作,必须重视自身建设,希望金属学会进一步加强学会本部的队伍建设和业务建设,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和党的工作,培育良好文化,以服务的理念,实现促进行业科技进步的价值观。

也希望广大会员积极参与和支持金属学会的工作,让我们共同努力,坚持科技自主创新,“十二五”或更长一段时间,在关键性和共性技术方面,重点产品和重大装备等方面实现重点跨跃,用科技支撑和引领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共同努力把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钢铁产业。

最后,谨祝本届大会顺利,成功!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00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