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商务网首席经济学家 卢根鑫教授
2011年11月17日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G20峰会上指出,关于控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问题,G20应该关注三方面问题,一是把稳定大宗商品价格同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结合起来。二是把稳定大宗商品价格同保障全球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结合起来。三是把稳定大宗商品价格同加强国际发展合作结合起来。
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第一次对稳定大宗商品价格发表谈话。中国已经不能无视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因为中国经济对世界大宗商品市场的依存度已经很高。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产品和能源产品,比如铁矿石、石油等,其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及其供给量的掣肘,已经使我国依赖不可再生资源的加工业成本不断高企,影响我国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增长。
中国不得不加强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除了中国政府及领导人加强与各国政府及领导人的协调外,中国政府和企业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增强对国际大宗商品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第一、立足国内,调整供求,减少对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依赖。胡锦涛强调,中国始终坚持依靠自身力量实现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
在能源领域,中国始终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
在粮食领域,中国始终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通过加大农业投资、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发展等政策措施,稳步
提高粮食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在矿产资源领域,中国开始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规划,加强矿产资源勘探力度,增加矿产资源储备。
第二、集中采购,突然出手,建立大宗商品储备制度。随着企业集中度提高,在政府政策及行业协会的引导下,中国企业将会逐步减少竞相抬价和压价,抱团出海,一致对外,直至委托协会与对方谈判,降低购入价和提高出售价。
中国企业也会吸取过去的教训,隐蔽市场购入和市场售出行为,提高市场出击突然性,不让对手有抬价和压价的机会。大宗商品买卖,未动就昭告天下,一定会引起市场暴涨暴跌。2004年,当中国企业要到美国买大豆,美国农业部就发布预测报告,表示美国大豆将减产。一边是中国大豆需求增加,一边是大豆减产,于是国际市场价格飙升,直至创新30年来的新高。可是当中国企业以高价定下大量大豆之后,美国却迎来大豆丰收,大豆价格急剧下跌,中国企业损失巨大。
第三、中国将利用部分外汇储备,建立大宗商品类(如石油、能源等)主权基金, 利用市场波动逆向操作,建立大宗商品国家实物储备制度。 即在大宗商品价格低迷之际,加大购买量,进行超常储备。反之,当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之际,利用储备库,适当减少购买,平抑国际大宗商品价格。
第四、开展和创新金融产品交易,建立和完善各类大宗商品的期货交易市场,发展避险工具,通过远期合同化解价格风险,增大中国投资者对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影响力。中国目前大约有近4万亿美元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进行投资交易,这些投资者一般进行的是远期和期货合约交易,包括油、锌、铜、黄金、白银等的合约交易。中国国内以及参与国际大宗商品交易额达到310万亿元,对于全球大宗商品的交易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随着中国投资者更多地参与国内及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交易,交易量和交易额必然逐步放大,中国某些大宗商品交易所将可能成全球定价中心,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会逐步增加。
据上海期货交易所有关专家分析,上海铜已成为世界三大铜定价中心之一,上海期铜市场规模已超过纽约市场,仅次于伦敦市场,其对伦敦铜的引导系数已由10%左右上升到大约40%,其期铜价格不仅成为我国铜生产、消费、流通企业进行现货销售、原料采购和贸易流通的定价基准,而且也成为国际铜行业企业定价的基准。
另一个成功的品种是锌期货。该品种自其上市以来,市场运行平稳,功能初步发挥,被全球期货期权领域有影响力的杂志——英国《期货期权世界》评为2007年度全球最成功的期货品种。上海锌期货对国际期价的影响力从开始的12.36%最高上升到49.77%,与伦敦锌期货的总体价格相关性为94.9%,可有效帮助企业规避风险。
第五、中国在某些大宗商品领域将利用“供给优势”建立“定价优势”。例如,钨是我国的稀有战略资源和优势资源产业,储量、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占了全球80%以上的供给量。过去,由于中国钨业行业集中度过低,上下游企业间相互压价,使中国钨产品在国际市场丧失了“话语权”,钨价长期没有反应资源的稀缺性。从2000年起,我国对钨矿产业开始“治乱治散”,关停并转等一系列专项整顿规范和总量控制工作。钨矿开采企业由1995年的758个下降到129个,下降了93%,钨精矿生产总量下达指标控制在6万吨以下;钨精矿的价格由1999年的1.7万元/吨上升并稳定在当前的10万元/吨以上。我国钨企业旁落了近20年的钨定价权终于回归,国外报价开始跟着国内价格走。我国的稀土也正在赢得同样的定价权。
第六、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海外投资与收购,建立矿产资源海外供应基地,更多地控股与控制大宗商品包括矿产品资源,打破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供给垄断。现阶段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是寡头垄断的卖方市场。 “两拓”与“淡水河谷”三家世界矿业巨头,掌控了70%左右的铁矿石世界贸易量;欧佩克掌握了全球一半以上的石油产量。凭借其寡头垄断地位,寡头们调节生产节奏,控制产能释放,推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价格暴涨。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2011年2月,必和必拓通知各国商家将铁矿石价格由155美元的离岸价提高到188美元,全球钢铁企业只得被动接受。为了改变垄断局面,中国政府从政策和资本管制方面支持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和投资不可再生资源。据统计,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开发和占有股权的全域矿总量已经在1.5亿吨以上,占中国进口量的30%左右,随着这个总量的不断提高,加上国产铁矿石总量的不断放大,中国对进口铁矿石依存度会不断降低。
中国将建立国内和海外的商业营销网格体系,掌握营销渠道的自主性,逐步减轻以致最终消除对西方营销体系与渠道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