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货币政策调整缓解大宗商品跌势

2011-12-1 14:22:14来源:作者:中商网自采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30日,国内央行时隔近3年宣布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根据央行2011年10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79.21万亿元的数据估算,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0.5个百分点,将释放资金近4000亿元。于此同时,美联储联合欧洲5大央行联手救市,协同采取行动支持全球金融系统,同意将现有的临时美元流动性互换安排的成本下调50个基点。消息一出,欧股、美股大涨,国际原油重回100美元/桶以上。国内沪铜1日开盘58180元/吨,涨3290元/吨。沪指涨3%突破2400点。说明货币政策大宗商品及股市的刺激程度较大。

从时间上来看,本次调降准备金率在11月份经济数据出台之前,显示政策的前瞻性及灵活性。也反映出11月份CPI预期压力已不在第一考虑位置。但从新公布的11月份PMI值49.0%来看,环比10月份回落1.4%,经济放缓压力已超过CPI上涨。另外,外汇占款意外负增长,热钱流出,也是此次降准的外部因素。此次降准无疑是及时的、适当的。

相较之前沪指、期铜、橡胶、钢材商品的大幅下跌,此次货币政策的提振是全球性的,两方政策同一时间重叠效应,对商品期货市场作用更加明显。并对现货市场产生一定影响。目前国内市场面临内需不足,外部环境压力较大以及年底企业资金面偏紧的状况,降准0.5个百分点也是年底的重大利好因素。此次政策的调整向市场释放的信号,以及稳定市场心态的作用不言而喻。

但是,此次货币政策的刺激作用能有多大,仍有待观察。

从外部环境来看,欧债危机并不会因为六大央行救市而解决。当前欧洲失业率上升、罢工运动扩散、债务规模越来越大,这些都是潜在风险。特别是国债收益率创新高,后期还债压力越大,反而会加重危机的解决。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德国是欧洲最大经济体,解决欧债危机的关键也在德国。由于欧美六大央行释放流动性,明年通胀压力以及经济的波动仍对国际大宗商品波动产生重要作用。但目前,国际原油、金属等商品不会一直涨上去。后市仍取决于欧债危机的解决方案的制定和落实以及美元汇率的变化。

从内部环境来看,此次降准释放一部分流动性来对冲热钱外流对国内流动性的负面冲击,也对“定向宽松”有了清晰步骤。但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幅度有限,并不能缓解企业太多的资金问题。也不会放松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最近央行,财政部都预测了明年经济下滑趋势的预期。如果外汇占款继续负增长、市场需求乏力、以及CPI持续回落,继续降准的概率仍然很大。

无论如何,国内央行的降低准备金率以欧美央行降息,还是下调美元兑换成本。短期内使国际大宗商品在悲观氛围下得到缓解。通过期货市场作用于现货,还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需求不足,即便是更宽松的流动性也不能解决经济增速回落的根本问题。

(王英广   中华商务网)

(关键字:货币政策 缓解 大宗商品 跌势)

(责任编辑:00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