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业裁员风波:寒冬已至 变革方始

导读: 家电业裁员风波:寒冬已至 变革方始
关键字: 家电业 裁员风波

从美的日电集团营销体系“瘦身”开始,“裁员”风波似乎愈演愈烈,今年有望为美的集团贡献超千亿收入的美的制冷集团12月12日被传出裁员50%消息。但美的两大产业集团坚决否认该传闻。

传闻背后,家电制造业的冬天来了已成行业共识,如何过冬成为首要问题。

“50%裁员完全是胡扯。美的各产业集团和事业部每年底都要根据业绩考核调整,而进入传统销售淡季那些季节性员工也会暂时离开,这都是正常调整。今年调整幅度上升是因为家电行业的深度调整。”12月12日,美的日电集团中国营销总部公关部部长朱源来表示。同时,朱源来并不否认家电行业行业性下滑。以家用空调为例,进入2012冷年以来,全行业出货量无论是内销还是出口都呈逐月下滑,其中11月内销下降了23%,出口则下降了40%。

本报记者获悉,虽然彩电行业今年三季度以来业绩好于白电企业,但是创维、TCL等彩电巨头的营销和制造员工也进行了一定幅度调整,而白电行业海尔、格力、格兰仕也开始进行营销渠道改革,其人员调整幅度一般在10%-15%。

家电行业迎来深度冲击,创维集团副总裁杨东文表示,“虽然彩电行业的销售数据依然在较快增长,但是对于2012年我们并不乐观,冬天到来的时候,企业先要生存下来,保持有价值的增长。”

家电行业的冬天

连续高速增长的白电行业,在2011年下半年开始了“急刹车”,以家用空调出货量为例,从上半年40%以上行业增长率,到7月开始出现出口下滑,再到10月内销出口首次出现同步负增长,再到11月深幅调整,空调行业走出了一个下抛物线的路径。

市场调研机构产业在线数据显示,冰箱行业出货量在2011年上半年维持小幅增长,进入第四季度也下滑超过9%,而洗衣机行业10月开始出现11%下降,这是过去5年首次行业负增长。

2011年上半年,美的电器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6%,到第三季度增幅回落到9.41%,而第四季度很可能出现销售收入的负增长。

美的制冷家电集团有关人士对本报记者称,“如果说第三季度的销售收入回落是美的主动减速有关,那么第四季度的下降则是行业性的,在国内市场除了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政策逐步退出的影响,行业淡季和房地产深度调整,以及经销商对未来经济预期的悲观,都让出货量下滑。”

出口方面受到欧美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订货逐步下降,2011年10月广交会已开始显现。11月出口量前四位的格力、美的、海尔和志高出现了50%-77%的下滑,而美的出口已经是连续四个月下滑,11月出口台数下降到20万台,这甚至回落到2006年11月水平。

对于小家电行业来说同样如此,虽然其下滑幅度没有空调行业那么大——2011年上半年九阳股份收入小幅下滑;美的日电2010年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今年下半年以来增速回落到10%左右。

美的转型

家电行业的冬天可能特别寒冷,如果家电巨头未做好充分准备,订单大幅下滑时,制造行业员工就成为首先裁撤对象。

美的集团2011年年初即提出了转型升级,即改变高密度投资和规模制造的成本优势来增长的模式。过去5年美的集团通过并购和自建模式在全国建设起近20个工业基地,而员工人数也从原来的7万增长到20万,虽销售收入去年突破1150亿元,今年有望突破1500亿元。美的集团希望销售收入增长同时,让品牌形象和溢价能力,以及毛利率都有大幅提升。

家电业裁员风波:寒冬已至变革方始

随着国美、苏宁传统连锁和京东等电子商务销售占比提升,家电企业动辄上万人的营销体系受到冲击。之前为了摆脱电器连锁控制,家电制造企业自建了大量自有渠道,比如说海尔的日日顺等,但在家电行业深度调整中,这些中小规模的门店也受到冲击,很多公司采取的合资销售分公司模式逐步解体。

今年12月开始美的对小家电营销体系进行瘦身,大部分地区市场运作,由合资销售分公司模式回到代理制,人员也随之减少。60多家合资销售分公司,只保留了11家,余下机构经过部分合并变为50个分部。

美的日电在各地的营销机构目前分为“直营型”的销售公司与“管理型”营销业务中心,后者又称“分部”。变革之后,“管理型”取代“直营型”成为各地营销机构的主流。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00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