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电工钢加工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2012-3-13 14:03:48来源:作者:刘晓丹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据上海华东钢材市场消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长三角”地区电工钢加工企业蓬勃兴起,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为优化电工钢资源配置,提高电工钢综合利用率,节能减排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电工钢加工企业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有哪些优点呢?

一、电工钢加工企业“多元化”。它们有钢厂办的,钢贸商办的,终端下游办的,有国企办的,也有民营办的,有的是独资,还有外资合资办的,它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竞争趋向“白热化”,这为终端下游企业加工电工钢定转子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从电工钢加工企业业态看:

1、流通商举办的加工企业主要是方便终端用户“一只电话”就能将冷轧硅钢卷“纵切分条,横切开平”配送到下游生产现场,它的优势是减少了母卷的短拨,节约了一次“出库费”,可能减少了多次起吊引起“母卷”卷边卷角,适当缩短了下游采购时间,这仅仅是初级的浅加工。

2、有些钢贸商在初浅加工基础上增添冲生设备、模具,在分条后上冲生设备,向下游供电机定转子。这种改变冷轧硅钢卷几何形状的加工被称为深加工。

3、社会化电工钢加工企业相当部分是民营的,它们的特点是在加工电工钢同时再向下延伸,如它们可以向下游提供用中板卷的“马达壳子”,电机的转轴粗加工,转子的套轴、铸铝,甚至为下游“绕嵌接”,从某种意义上说,除总装外就只少了一块“名牌”。

4、一般来说:电工钢加工企业是没有最终产品的,它们生产的是电机部件和配件,是“毛坯或在制品”是定向供给重托方的,只收加工费,所以电机部件和配件不是最终商品,一旦委托方出现变故,由于部件或配件有专用性,无法上市销售,这是加工企业的风险。所以,有些加工企业在偿试做一点最终商品来一个“东方不亮西方亮”,但业内对此有不同看法,加工企业做最终商品要加剧“同质化”竞争,减少加工量弊端。

三、“长三角”地区电工钢加工企业挑战和机遇共存。

经过多年的发展,“长三角”地区电工钢加工企业按其年消耗量大致分为“大、中、小”三档(以加工中、小型电机为例):年耗量(电工钢)10万吨以上,加工设备既有500吨或以上冲生力大型设备,还有每分钟转速300转以上“高速级进冲”,它们订钢厂“期货”,常备电工钢库存在5000吨或以上,设备利用率达到“双班或三班生产”有电工钢进厂后化学物理检测手段等。目前在“长三角”地区已经有加工电工钢的上市公司,当然,这样规模的还是不够的,一大批加工企业基本上是中、小为主,由于加工企业“遍地开花”,加工任务“吃不饱”的也有一定比例,所以竞争激烈,加工企业要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仅仅做大是不够的,相互压价不可取,只有做大硬盘要做强才是出路。

陶永根

(关键字:电工钢 生机和活力)

(责任编辑: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