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会与电视业务分手?业内:肯定的!

导读: 继日立去年宣布停止日本国内电视机生产后,东芝也于本月做出了同样的决定,其宣布将在明年3月底止会计年度的某个时间,停止位于埼玉县的日本国内唯一电视厂生产线。不过东芝仍将在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地的4座工厂生产电视机。
关键字: 日企 电视 电视业务

日本厂商会与电视业务分手吗?答案是肯定的。

继日立去年宣布停止日本国内电视机生产后,东芝也于本月做出了同样的决定,其宣布将在明年3月底止会计年度的某个时间,停止位于埼玉县的日本国内唯一电视厂生产线。不过东芝仍将在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地的4座工厂生产电视机。

东芝做出此决定源于其电视业务出现的巨额亏损导致公司整体盈利能力下降,旗下电视业务继上年同期亏损约500亿日元。不过日本公司中,在电视业务上亏损的还有索尼、松下、夏普,看着东芝的决定,无法让人不联想这3家公司对电视业务的处理。甚至于日本证券界人士已判断,3家公司“早晚也会做出撤出电视业务的决定”。

 缺少跨屏的体系与架构

但也看到日本企业仍在苦苦挣扎,索尼松下传出将联合研发新一代OLED显示技术产品,夏普与台湾鸿海联姻来寻找出路。不过这些做法在帕勒咨询资深董事罗清启看来业已于事无补。罗清启昨(28)日在接受中国家电网采访时认为,“日本的电视产业已经比较难了,不是一个合作的问题,也不是迁出或不迁的问题”。

罗清启认为,日本电视产业已经是瘸腿状态,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日本在电视产业中未有自己的操作系统,现在的电视产业不在于卖出去多少整机硬件,未来的电视产业趋势是社区化、网络化。

对索尼、松下、夏普而言,电视机业务未来的形势已不明朗,日元汇率在高位徘徊看不到期限,这也意味着,这些企业的电视机业务在宏观金融体系中前景不明。在技术层面,日本企业在软件与应用平台领域无建树,缺少跨屏的体系与架构。“在应用领域里,如果你有就是生产者,如果你没有,就是消费者”,罗清启如是比喻应用平台对于企业建立优势地位的重要性。

OLED不能成为转机

或许,索尼与松下合作的OLED项目,被外界看做是日企的转机,同时夏普与鸿海联姻或可盘活“液晶之父”的优势。

不过罗清启觉得,日本企业真的“很累”,一方面已“火烧屁股”,一方面又“使劲往前赶”。“在OLED上,日企是没有希望的”,罗清启非常笃定的说。

与韩国三星、LG相比,日企对于OLED是一项模糊的选择。在韩国,可以说OLED是政经范畴的,除了企业的决心外,背后最大的推动力是韩国政府。这一点京东方副总裁张宇也有类似看法,他不久前曾向中国家电网表示,“韩国已把OLED看作是‘眼睛产业’”。可想而知OLED在韩国政府与企业中的地位。

罗清启向中国家电网亦表示,OLED对韩国是颠覆性的产业,他们要在OLED上快速建立产业链优势,并且韩国在这个项目上往往是反周期的投资,已在技术与人才方面积累深厚。但对日本企业来说,OLED还仅是个尝试性的项目,以日本企业现在的状况,其实还腾不出手来做这个项目。

对于夏普与鸿海之间的联姻,罗清启认为对夏普来说也存在潜在风险,固然业界认为夏普仍然掌握着液晶面板核心材料、设备等技术,但最怕的就是这种优势只是短期的,长期来看,如果一旦别人形成产业群,产业配套也最终会潜移默化成别人的优势,夏普有可能因此丧失优势。

亚洲电视产业前景堪忧

事实上,日本电视产业显现的危机不是孤立的,如果与苹果、谷歌等美国公司掌握系统技术优势对比的话,整个亚洲电视产业前景堪忧。

在罗清启看来,亚洲电视产业目前仍停留在硬件思维上,缺乏系统性的战略架构。“未来如果还想着彩电在客厅里安装就是老古董了”。罗清启言语颇为犀利。

就在昨(28)日,有报道称,富士康已正式接到苹果电视订单开始试产,苹果将于今年12月份公布电视机产品,发售时间为明年年初,且苹果电视机售价将在1500美元至2000美元之间,尺寸在42英寸至55英寸之间。

苹果电视来袭前,关于苹果电视究竟长什么模样一度成为坊间热议的话题,而在苹果电视即将来袭前,有国内彩电企业就发表了不足为患的言论称,“苹果做电视是根基于网络做内容,这在中国有难度,尤其在中国市场,家电分销网络与IT截然不同,所以IT想拓展,首先做渠道。”

其实,苹果电视究竟长什么样?是否来中国市场与本土企业参与竞争?两者意义不大。核心问题是,如果苹果电视能给用户带去趣味无限的超级体验,并能与iphone、ipad融通互动,即使苹果电视的设计很“土鳖”,果粉也依然会照单全收。

“你要知道,未来的趋势是,一切屏幕皆电视”。罗清启最后仍强调说,认为只有电视机才是电视机已经过时了。

(责任编辑:00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