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机组招标标准之变

导读: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的风电机组招标体制却以此为衡量指标。报纸、网站甚至研究报告一谈到风电,都会采用主流1.5兆瓦、2兆瓦风电
关键字: 风电 风电机组 风电机组招标 招标标准

排量1.6L的汽车价格是10万,排量2.0L的汽车价格是15万……

如果汽车采用上述定价模式,一定会被认为是滑天下之大稽,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的风电机组招标体制却以此为衡量指标。报纸、网站甚至研究报告一谈到风电,都会采用主流1.5兆瓦、2兆瓦风电机组的每千瓦造价代表价格,就像根据汽车的排量确定价格一样。

“最低价”招标体制造成极大浪费

三一电气总经理吴佳梁对风电机组按额定功率报价的体制颇有微词,并指责这种评价标准不仅过于简单粗放,而且造成了风场资源、风电场投资和电网建设等自然和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吴佳梁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说:“当前的以风机额定功率为依据的最低价中标原则,导致大量价格低廉、质量低下的风电机组中标,充斥已建成的各个风电场,造成风电场发电能力不足、故障频发、运行效率低下。”

为进一步说明问题,他给记者出示了一个案例:同样是1.5兆瓦机组,没有经过优化设计的最低价机组中标,而价格稍高的两款优化机组落败,但三者每年的发电收益相差超过1亿元。(见表1)

-<a
  “由此可见,当前部分已建成的风电场实际上并未充分发挥其发电潜能,对于稀缺的风场资源造成了极大浪费。”吴佳梁对记者说:“最低价中标的招标体制和风机产能的急剧扩张,引发残酷的价格战,导致行业的恶性竞争,3兆瓦以下的风机价格,由2008年的6500元/千瓦一路下跌,最近市场的报价更是逼近3500元/千瓦,致使风机制造商毛利率大幅下滑,全行业普遍亏损,产品生产成本的下降是有安全边际的,超出正常范围的成本压缩,只能以牺牲产品质量为代价。”

 

度电成本报价利好行业

在《关于我国风电设备招标体制的思考》一文中,吴佳梁提出,应尽快实行“度电成本报价”体制。所谓度电成本报价,简单来说就是,风电机组寿命期内的总发电量除以总投资,按照这个数值报价给开发商,开发商再选择度电成本最低的风电机组。

目前,中国陆上风电开发成本大约在0.45-0.6元/千瓦时,风电在电力结构中比重的逐步增加,恰恰是建立在风电度电成本已接近火电成本基础之上,即从经济角度具备了产业化开发价值。由此类推,设备招标体制也应以预期度电成本作为设备中标的主要依据,即根据风场实测的风频曲线,各个厂商估算其投资设备的年发电量和总投资,继而推算其设备的预期度电价格,并对业主做出发电量承诺,由此作为评标依据,价低者中标。

据记者了解,提出度电成本报价的企业不止三一电气一家,而且欧美国家的“谈判制”风电招标,度电成本是非常重要的考量指标。因为这可以直接准确衡量风电场的投资收益并引导设备供应商提高产品质量。

可操作性是关键

风电机组每千瓦造价一目了然,而度电成本要结合功率曲线、可利用率、预期发电量、可靠性、风场资源等因素在20年的寿命期综合计算,既加大了工作量又平添了诸多不确定性,在实际中有没有可操作性?

其实,度电成本的计算并非新事物,国家能源局组织特许权招标项目时,中标原则是开发商报电价,低者中标,在这个过程中,开发商必然要计算风电场的度电成本。

应记者要求,三一电气就某一风电场给出了其度电成本报价。

以大唐新能源吉林一个48兆瓦风电场为例,其8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为5.5米/秒,属于典型的瑞利分布(统计学中的一种现象,其他如人的身高、智力等符合正态分布)。采用两种不同的机型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对比数据如下:(如表2)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若采用现行中标评价体制,即最低价中标原则,SE11020III风机不具备任何优势,因为其首次投资比SE9320风机增加了2665万,投资额增加了7.5%,但SE11020III因采用三一电气最新技术,其年满发小时数和发电量均比SE9320风机增加35%,20年的净收益增加了41079元,增幅为51%,这些“增加”在风机的单位千瓦造价中无法体现,但在度电成本报价中就能看出端倪了,从表中数据计算,其度电成本降低了0.05元/千瓦时,降幅达到22.7%,在投资额仅仅增加7.5%的基础上,收益增加了51%。从这个角度看度电成本报价似乎是中更加理性的招标体制,但风电设备商的客户业主买不买账呢?

风电场开发商买账吗?

风电招标体制是不是能从单位千瓦报价过渡到度电成本报价,最重要的是客户认可不认可。记者为此采访了龙源电力,该公司具有19年的新能源开发历史,其风电装机容量目前处于中国第一、世界第二。

龙源电力副总经理张宝全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目前,中标龙源电力的风电机组,单位千瓦报价已不占主导地位,我们倾向于综合考虑,度电成本是一个重要方面,风机的历史运行情况、可利用率、功率曲线是权重较大的几个因素。”

张宝全对度电成本的关注度还是很高的,他对记者说:“设备商的度电成本报价只是开始,龙源电力还要根据已有的历史经验重新计算度电成本,看看两者有多大差异。”

龙源电力采用过十多家设备商的机组,位于北京总部的集控中心,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出风机的各项数据,计算出度电成本不是难事。

龙源电力担心的是设备商报上来的数据是否准确,这种担心并非没有道理,因为,有风电场开发商曾经上过当,在进行发电收益估算环节,如仅以厂商提供的理论功率曲线计算的年发电量作参考,往往造成风电场建成后,实际年发电量与先前可研报告中预期发电量相距甚远的情形。

为此,三一电气准备给风电场开发商一颗定心丸,吴佳梁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说:“各个风机设备商速算其投标设备的年发电量,并对业主做出预期发电量承诺,由此计算其投标设备的预期度电成本报价,并将预期发电量(允许合理的误差)承诺及违约赔偿细则写进合同条款,在支付货款时滞留一定比例的发电量保证金,其时效可设定为设备正式通过验收后一年,一旦出现风机实际发电量偏离预期,电力公司可按合同约定,从保证金中扣除该款项作为补偿。”
 

 

(责任编辑:00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