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钢铁工业的“调结构”已经进入了“深水区”。
谁能在结构调整上先人一步,加快结构升级,谁就能把握机遇,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赢得发展主动权。
调结构,成为合并重组后的“新本钢攻略”。抓住合并重组这一结构调整的有利契机,本钢集团精确地找准自身定位,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上,与时俱进地进行大调整,构筑富有活力的产业布局、全新产品体系和组织架构。
主动调,新本钢调出了结构的优、精、强;精心调,调出了合并重组后发展的新境界,调出新本钢竞争实力的新水平。
◆调“优”产业结构:
优化布局多元发展
钢铁业全球化的竞争态势,使围绕钢铁业的竞争更体现为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链优势的提升。
优化布局,多元发展。面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新本钢紧紧结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及辽宁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的大发展态势,对本钢集团产业格局,进行科学统筹布局。从企业实际出发,新本钢找准市场定位,向上下游延伸拓展产业链,走专业化、精品化、做专做强的特色化之路。
新本钢按照“一业为主,多元协同”的发展战略,建立以钢铁产业为基础的多元化产业发展体系。
两年来,本钢不断向上游布局,构筑原燃料集中采购和资源配置的控制格局,建立稳固的资源保障体系,全力推进后备矿产资源开发,在2010年,迅速编制完成《铁矿资源开发中长期发展规划》;同时,积极争取省、市政府的政策支持,贾家堡铁矿、徐家堡铁矿、棉花堡铁矿、花岭沟铁矿等资源开发进入实施阶段;与上游企业联手合作开发铁矿资源;本钢还不断与原料、燃料、电力、运输等生产企业建立战略联盟或实现联合,建立稳固的上游资源基础。
两年来,本钢不断向下游用钢行业拓展延伸贸易产业链,以本钢国贸公司为平台,构建商品贸易、服务贸易、加工贸易大贸易体系,通过钢材深加工及配送等综合性服务,提升企业价值和提高盈利能力;利用现有本钢极具优势的国外钢铁贸易平台,开展资源采购、设备贸易、物流服务、技术输出等。
两年来,本钢沿钢铁及资源主线,横向布局,按照专业化管理、产业化协同的思路,国贸公司、容大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机械制造公司、建设公司、实业开发公司等十几家公司,整合为贸易、金融、房地产、工程技术、事业发展的五大板块,形成“1+5”的产业组合,显现出新本钢集团高瞻远瞩的产业布局脉络。
两年来,通过集团整体经营合理布局和资产结构战略性调整,成功组建了产业链完整、国际化战略清晰的全新企业格局,以产业创新凸显集团发展新优势。
◆调“精”产品结构:
挺进高端精品开路
后危机时代,企业竞争力的较量,将越来越多地体现为产品竞争能力的比拼。
合并重组后,新本钢把提高新企业的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作为主攻方向。要坚持走“差异化、特色化、专业化”的精品路线,增加市场需求好、附加值高的产品比重,尽快培育一批“独创、领先”优势的拳头产品,实现一流装备技术向一流产品、一流效益的重大转变,增强集团核心竞争实力。
按照产品结构差异化和产品精品化,和打造精品板材、一流线材基地这一大目标,本钢集团准确定位两个公司的产品结构:本钢板材公司以高档汽车板、家电板、高级别管线钢、集装箱用钢、硅钢、特殊钢等“双高”产品为主,北营公司以帘线钢、弹簧钢、高强螺纹钢、抗震钢筋等棒线材和管材为主。
两年来,本钢集团不断推动产品优化升级,紧紧结合市场开发,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实现快速研发、快速量产、快速达效;不断开发高端产品,打造本钢品牌效益,以X70、X80、X100为代表的高级别管线钢,已成为本钢的名片。汽车板、家电板、管线钢、集装箱用钢等高档产品研发生产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汽车用钢、管线钢、硅钢等12大系列1500多个牌号的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产品,已占总产量的85%以上。
两年来,充分发挥合并重组后的集团优势,加大北营公司“双高”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提升品种钢质量和市场份额。借助本钢技术优势,在极短时间内,北营公司车轮钢系列、汽车大梁钢系列、焊接气瓶钢系列、工业链条钢系列等钢种调试成功,填补了北营公司新产品的空白。目前,北营公司高档次品种钢比例比两钢合并重组前增加了50%以上,不断挺进高端市场领域,长材品种钢比例已超过80%.
系统优化产品品种结构,发挥合并重组的优势,本钢板材与北营长材“组团出海”打入国外高端市场,新本钢已从精品“跟随者”的角色,真正实现向“领跑者”的角色转变。
◆调“强”组织结构:
精干高效激发活力
创造1+1>2的合并重组效应,最关键所在,要在最短时间内打造一个实施集团化管控、精干高效的组织机构,推进实质性融合和集团战备规划的有效实施。
2012年6月8日的合并重组大会上,省长陈政高寄予期望: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组建一个产权清晰、法人治理机制健全,运作规范的现代钢铁企业集团。按照这一目标,新集团快速整合两钢管理平台,构建强势总部,科学设计集团管控体系,通过合理设定组织架构,有效提高管理效率。
两年来,按照“精简、高效、统一”原则,缩减机构纵向层级,按3层级即集团、子公司、二级子公司模式定位,提高集团决策执行力;在设置部门和业务机构时,力求精简机构、精干人员,确保集团管控的科学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大幅提高了管理效率。按照集团战略管控模式,根据企业核心管理职能,研究确定了战略、人力资源、企业文化、财务、采购、营销等18条管控主线,对所属部门、业务机构和子公司实施管控。
两年来,本钢集团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子公司董事会运作,使董事会建设和集团管控有机结合。新集团组建后,快速、有序地完成了新本钢董事会、党委会、经理层的组建工作,规范运作董事会、党委会、经理层的决策规则和程序,董事会下设发展战略委员会、预算与审计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提名委员会、改革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等7个专业委员会,有效提高了新本钢的科学决策和集体决策能力。
同时,成立集团监事会,实施向全资、控股公司派驻监事,建立健全了子公司董事的约束和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财务管控,向集团所属子公司委派财务总监和产权代表。通过层层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增强了董事会的决策力和控制力,监事会的监督力和审计力,各级经理层的执行力和反应力,使目标层层分解、责任层层落实、压力层层传递,极大地激发了体制活力。
两年时间,本钢集团不断调优产业结构、调精产品结构、调强组织结构,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