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商会:审慎考虑对华光伏产品反倾销调查

导读: 作为中国光伏产业的代表组织,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8月2日声明,近年来中国光伏产品的价格下降主要缘于国际原材料价格的大幅降低,中国的竞争优势在于技术进步和集约化生产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成本
关键字: 考虑 华光伏产品 反倾销

作为中国光伏产业的代表组织,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8月2日声明,近年来中国光伏产品的价格下降主要缘于国际原材料价格的大幅降低,中国的竞争优势在于技术进步和集约化生产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成本,绝非倾销和补贴行为。中国机电商会呼吁欧委会审慎考虑对华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

最近有媒体报道,欧洲光伏电池生产商SolarWorld7月24日已向欧盟委员会正式提出申请,对来源于中国的多晶硅光伏电池产品提起反倾销调查。

商会表示,中国光伏产业依靠技术和产业集成取得竞争优势。众所周知,太阳能光伏产品生产成本主要由硅和其他原材料组成。2008年上半年,国际多晶硅价格曾达到每公斤400美元以上,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供应过剩影响,2008年下半年,多晶硅价格开始急速下滑。截至2012年7月,多晶硅主流价格已跌至每公斤20-30美元,跌到最高价位的5%,跌幅惊人。因此,我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光伏产品出口价格也呈现快速下滑趋势。

其次,我光伏企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骨干企业已经掌握高性能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成套生产技术,在商业化太阳能电池生产技术上也取得多项突破,光电转化效率已提高到18%以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产业技术上与国际同步。高新技术的工业化运用使我企业成本大幅降低。

商会强调,世界经济不振是导致全球电池板生产企业整体不良发展的根本原因。由于金融危机导致各国经济持续疲软,近年来欧盟各国纷纷削减对光伏产业的补贴,比如:2010年11月,西班牙政府规定将对新安装的地面光伏电厂减少45%的补贴,对大型屋顶装置减少25%、小型屋顶装置减少5%的上网电价补贴,新法令将使西班牙年光伏安装量减少一半;2011年2月,德国通过光伏上网电价下调方案,将全年装机总量控制在1GW之内;2011年5月,意大利颁布法案,将每年用于太阳能发电补贴的资金限制在60亿到70亿欧元。

中国机电商会声明,中国光伏产业推动了欧盟和全球相关产业发展,中欧合作胜于对抗,呼吁欧委会审慎考虑对华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

在多晶硅提纯、电池生产、组件封装、系统集成等光伏产业链的四个主要环节中,中国光伏产业主要集中在电池和组件的制造环节,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有力带动了欧盟相关原材料和设备的生产及对华出口。2011年,中国从德国进口多晶硅7.64亿美元,占我同类产品进口额的20%;进口银浆3.6亿美元。此外,中国累计从德国、瑞士等欧洲国家采购约180亿元的生产设备。这极大推动了欧洲上下游产业的发展,目前在相关领域的欧洲就业人数高达30万人。欧盟是华重要贸易伙伴,中欧光伏产业互补性强。在全球化时代,中国与欧盟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尤其在当前欧债危机及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中欧只有携手合作才能共克时艰。

商会表示,SolarWorld的申请关乎中国上百亿美元的出口额,涉案金额接近于2011年中国从欧盟进口汽车整车的总金额,中国光伏产业强烈呼吁中国政府高度关注该案走向,给予我产业支持与帮助。

考虑到该案的重大影响性,商会呼吁欧委会严格遵循WTO及欧盟相关法律规定,结合光伏产业发展的大环境、大背景,秉持严格、审慎的态度审查表面证据,做出公正的决定。

7月26日,中国四大光伏企业英利、尚德、天合和阿特斯,代表光伏发电促进联盟和中国光伏行业发表联合声明,强烈呼吁欧盟立足长远,从中欧贸易合作以及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危机和可持续发展的人类整体利益出发,慎重考虑对华光伏发起反倾销调查,并呼吁中国政府采取积极果断措施,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中国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负责人7月27日表示,中欧光伏产业相互依存、互补互利,对中国光伏电池采取限制措施也将损害欧方利益,希望双方产业通过磋商解决分歧,通过合作寻求互利共赢的路径。

 

(责任编辑: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