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减产力度加大 短期钢价企稳

导读: 减产力度有所加大。据统计,近期全国共有56座高炉停炉检修,预计影响生铁产量约324.5万吨。7月下旬粗钢产量已现小幅下滑,预计8月的产量数据将体现的更为明显。减产的效果首先体现在稳定市场心态上,由于需求持续疲弱,小幅减产难以逆转供需格局。
关键字: 粗钢产量 钢价 钢铁行业

关注:

减产力度有所加大。据统计,近期全国共有56座高炉停炉检修,预计影响生铁产量约324.5万吨。7月下旬粗钢产量已现小幅下滑,预计8月的产量数据将体现的更为明显。减产的效果首先体现在稳定市场心态上,由于需求持续疲弱,小幅减产难以逆转供需格局。

地产下滑,基建稳定,需求偏弱。7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20.4%,与6月持平,考虑PPI消胀后实际增速略有上涨。其中,房地产投资继续下滑1.2个百分点至15.4%,投资、新开工、拿地继续减速,销售的恢复并未拉动投资的步伐,显示开发商的谨慎态度,因此施工需求仍处于尴尬的时滞中;基建数据稳步好转,7月铁路基建投资同比下滑幅度继续收窄,7月保障房的投资、新开工、竣工比例均大幅提升,7月水利投资同比增长14%。基建增速维持在较好的水平。

投资建议:近一个月来,尽管钢价大幅下跌,但板块表现(+4.5%)好于大盘(-0.6%)。我们认为短期内难以看到行业供需结构逆转,但前期股价大幅下跌已经反映了市场较为悲观的预期,钢铁公司股价屡创新低,市值大幅缩水,此时部分公司的“国企壳”价值开始体现。建议在安全边际范围内买入国企组合(如华菱钢铁、安阳钢铁、河北钢铁等),埋伏“国企壳”转型带来的投资机会。

回顾:

钢价大幅下跌后企稳:7月中下旬市场对放松预期的期待落空,基建启动力度和速度也不达预期,同时淡季需求转弱,持续恶化的供需再度瓦解了市场的信心,钢价启动新一轮下跌。近一个月来,上海地区螺纹钢价格下跌250元至3540元/吨(-7%);热板价格下跌400元至3600元/吨(-10%);冷板价格下跌180元至4350元/吨(-4%)。

持续近一个月的大幅下跌导致主动检修的钢厂越来越多,减产预期将抑制钢价继续下滑,有望出现技术性反弹。

成本滞后下滑:钢铁减产检修带来原料需求的下滑,国内铁矿规模小生产节奏灵活,开工率大幅降低,价格下跌有限至1080元/吨(-3.6%);港口现货矿略跌幅约10%,63.5%印度粉矿报价910-920元/吨,61.5%澳大利亚粉矿至840-850元/吨,63.5%巴西粗粉855-865元/吨;外盘方面报价下跌约13%,澳大利亚PB粉矿116美元/吨(CIF),65%巴西粗粉128美元/吨。焦炭价格大幅下跌。山西地区二级冶金焦车板价在一个月内下跌320元至1280元/吨(-20%)。

去库存持续。截至上周五,钢之家网站重点监测的国内主要城市线材库存总量为124万吨,下滑7万吨;螺纹钢库存总量为476万吨,减少18万吨;热轧板卷库存量在265万吨,上升2万吨;冷轧板卷库存量在125万吨,较上个月持平。我们认为7月中下旬至今因市场期待政策放松落空后出现恐慌性杀跌抛货,经历了近一个月的杀跌后,继续下行的空间收窄,短期内库存和价格都有望企稳。

减产初现成效:据国家统计局统计,7月粗钢产量为6169万吨,日均粗钢产量为199万吨/天,较上月减少1.7万吨,同比增长4.2%,环比下滑0.8%。中钢协统计会员企业日均产量在7月下旬下滑2.7%至160.64万吨/天,对应全国日均产量约195万吨/天。减产检修的效果在7月下旬略有体现,但真正的影响主要体现在8月份,我们预计日均产量可能降至190万吨/天。

进出口小幅下滑:据海关统计,2012年6月我国进口钢材116万吨,同比减少9万吨,下降7.2%;日均3.7万吨,环比增长2.1%。出口钢材432万吨,同比减少13万吨,下降2.9%;日均13.9万吨,环比下降20%。折算为粗钢,7月份我国净出口粗钢333万吨,同比减少3万吨,下降1%;日均净出口10.7万吨,环比下降25.7%。

风险提示:宏观政策调整超预期。

(关键词:粗钢产量 钢价 钢铁行业 )

(责任编辑:00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