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用电量创3个月新低 增长乏力

导读: 7月份工业用电量同比增幅仅为3%,创近3个月以来的新低。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工业用电量增长乏力显示出目前我国工业经济仍不景气,市场需求疲软走势延续,而工业经济复苏仍需政策进一步发力,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组合拳”合力出击。
关键字: 用电量 工业用电量 国家能源局 货币政策

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全社会用电量455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较6月上涨0.2个百分点,远低于去年同期超过11%的增幅。数据同时显示,工业用电量同比增幅仅为3%,创近3个月以来的新低。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工业用电量增长乏力显示出目前我国工业经济仍不景气,市场需求疲软走势延续,而工业经济复苏仍需政策进一步发力,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组合拳”合力出击。

“此次数据体现出几个不同的特点,值得关注。”中国企业投资协会金融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是作为经济晴雨表的用电量指标,尤其是工业用电量,能直观反映出工业经济繁荣度。该数据增幅持续下滑,说明我国工业经济目前仍不景气,市场需求疲软走势仍在继续。业内专家对此表示,工业经济增长下行在实体经济的表现也较为强烈,最为明显的是,煤炭、焦炭、钢铁等产品需求不足、库存增加、价格大幅下跌。由此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资源省份工业增长放缓、企业利润下降、铁路运输需求不足等。

值得注意的特点之二是,虽然工业用电量增速下滑,但在用电结构方面,可以看出能源结构调整向好的信息。数据显示,7月份第一产业用电量为122亿千瓦时,同比增3.9%;第二产业用电量为33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第三产业用电量为51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2%。相比第一、第二产业的个位数增长,第三产业用电量仍保持了两位数较高速度的增长。对此,韩晓平表示,能源结构调整是关键。在工业用电量增幅乏力的情况下,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还能微幅回升,主要得益于第三产业用电量的增长,这说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不断加快,第三产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同时,他也指出,现在虽处在全球经济形势低迷、制造业发展不景气的时期,企业面临生产成本高、经营困难的压力,却也是进行改革的好时期,企业一定要摆脱对外围宏观经济形势的依附,不断加快企业升级,实现自我突破。

与工业用电量下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7月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的增长。究其原因,主要是源于夏季城市居民用电增长,这也是导致7月份全社会用电增速微幅反弹的原因之一,韩晓平表示。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反映消费需求的情况,增速回升反映消费需求已开始改善。综合来看,今后用电量增长要更多地依赖政策发力。

与此同时,进出口、投资、消费等多个已公布的7月份宏观经济指标均表现低迷。业内普遍认为,当前整体经济仍然处于下行通道,稳增长政策还需进一步发力。对此,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高级经济师周景彤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稳增长的任务仍然较为艰巨,稳增长政策很可能继续出台。总体来看,下一阶段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要根据宏观经济形势总体判断来定,下一步仍有必要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

具体来看,货币政策方面,仍会继续延续稳健的货币政策。他预计年内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有望双降。前期可以通过调整利率来缓解企业的压力,下阶段可以两种货币工具同时进行,以便释放更多的资金流动性。

财政政策方面,他进一步指出,此轮调控更应兼顾财政政策工具的运用,特别是减税以及在民生领域的支出,这有利于将短期稳增长与长期调结构的目标结合起来。一方面,优化财政支出,另一方面,坚持执行全面减税政策。7月31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结构性减税政策力度”,这对短期内保持经济稳定非常有意义,尤其是“加大结构性减税政策力度”这一条。同时,企业受到成本上升和需求减少双重压力,而且由于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很难在短期消除,所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预计工业企业利润都将处于较低水平,甚至再次出现负增长。要帮助企业渡过经营难关,关键还是要推动结构性减税工作的展开。此外,还应加强财政政策工具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关系民生的农田水利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

同时周景彤也强调,上述做法的效果大多是短期的,若从中长期看,还要进一步加速体制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加大投入与健全机制并举。”如果不转变现有的经济发展方式,不及时地把以粗放扩张为主的经济增长转变为以技术进步推动的经济增长,不及时地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总量失衡和结构失衡,在目前的总量规模以及经济结构上,中国就有可能像那些曾经进入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一样,经济增长出现徘徊。他表示,从这个意义上看,我国时间效率的继续提升要以要素效率的提升为杠杆,而实现要素效率提升的重要途径就是以深化市场化改革带动体制创新。

(关键词:用电量 工业用电量 国家能源局 货币政策)

(责任编辑:00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