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在京15日召开促进新能源发展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电网公司新闻发言人张正陵表示,截至目前,中国并网风电达到5258万千瓦,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
5年发展超越世界
风电是技术最为成熟、开发规模最大的清洁可再生能源。近年来,中国风电等新能源发展迅速。在中国的风电资源条件与国外差距很大的情况下,中国在风电规划设计、运行控制、调度管理、技术标准等方面取得突破性的发展,用5年半时间走过了美国、欧洲15年的风电发展历程,实现了风电从200万千瓦到5000万千瓦的跨越。截至目前,中国并网风电达到5258万千瓦。其中国家电网调度范围达到5026万千瓦,6年年均增速87%,我国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
使用效率尚待提高
我国目前共规划8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东北、华北、西北包括了其中6个以陆地风电为主的风电基地。“三北”地区并网装机容量和发电量都占全国85%以上。
电监会8月初发布的《重点区域风电消化监管报告》显示,2011年,“三北”地区风电场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907小时,同比降低266小时;弃风电量达123亿千瓦时,弃风率16.23%,弃风电量对应电费损失约66亿元。其中蒙东地区的弃风比例则达到了25.26%,在“三北”15个省区中居第二。
据内蒙古自治区电力行业协会风电分会的统计,风电企业保证每年平均运行小时数在2000小时以上,可以获得盈利,低于2000小时就会亏损。目前内蒙古投产风电场94座,但只有44座风电场的运行时间达到每年2000小时以上,即一多半的风电场是亏损的,且年运行不满1000小时的还有13座。
风电特性限制使用
大规模风电消化一直都是世界性难题,国外也面临弃风问题,但与国外相比,我国的风电消化问题则更为突出。
一方面,我国风资源集中、规模大,远离负荷中心,难以就地消化。而国外风资源相对分散,80%以上的风电能够就地消化;另一方面,我国风电集中的“三北”地区电源结构单一,抽水蓄能、燃气电站等灵活调节电源比重不足2%,特别是冬季由于供热机组比重大,基本没有调峰能力。
不过,在我国风电资源条件和系统调峰能力与国外差距很大的情况下,我国风电聚集地区的风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却都超过了国外。其中,内蒙古东部和西部、甘肃酒泉、河北北部4个地区风电装机占比分别达到22%、21%、20%和26%。
(关键词:国家电网 新能源 并网风电 风电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