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对电力投资兴“兴趣淡淡”

导读: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要求,支持民间资本投资电力,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日前发布了《加强电力监管支持民间资本投资电力的实施意见》,在市场准入、监督电网公平调度、可再生能源无歧视接入电网、电价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意见。
关键字: 电力 国家电力 电网 水电企业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要求,支持民间资本投资电力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日前发布了《加强电力监管支持民间资本投资电力的实施意见》,在市场准入、监督电网公平调度、可再生能源无歧视接入电网、电价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意见。

《实施意见》发布之后,记者在浙江范围内进行了一番调查,浙江企业对此兴趣如何?此前跨入电力行业的民营企业感受如何?

据了解,浙江涉及电力行业的民营企业并不少,足有3000多家,行业占比在95%以上。数量虽多,但发电量却不高,还有不少企业面临生存问题。

对于对电力行业进行投资,很多民营企业表示“兴趣淡淡”。

小水电企业表示赚不到钱

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政府也曾向民间资本放开电力行业的投资,那时候,在发电领域,民间资本的占比高达15%,而如今已经降到了3%以内。虽说资本占比的数字变得越来越小,但记者从浙江省电监办了解到,涉足电力行业的浙江企业有3000多家,只是规模相对较小,最集中的就是小水电。

“小水电就是看天吃饭,每年的发电量有限,公司也就那样了,混混日子的。”临安石门潭水利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张先生告诉记者,小水电成本比较低,比较适合民间资本投入,但收益却很有限。

关于目前提出的支持民间资本投资电力,张先生却表示有点“纸上谈兵”。“企业要赚到钱才会投资,电价这么低,又不是(我们)能控制的,所以像我们这样的小水电要不是之前留着那摊子,谁还会新投入啊?”

丽水市莲都区某水利发电厂办公室一位姓胡的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提到民营电力企业生存不易。“我们发出来的电都是可以并入电网的,但收购价却由有关部门控制。一家小型水电厂的成本至少几百万,是实实在在摆在面前的,要收回这个成本不知道要多少年,你说现在的企业谁乐意来投资?”

民资投资电力的环境将有何变化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政策法规部主任王强上月表示,电监会制订的《关于加强电力监管支持民间资本投资电力的实施意见》,旨在为民间资本投资电力创造公平公正的电力市场竞争环境。电监会将进一步放开电力市场,积极推进电价改革,加快推行竞价上网,推行项目业主招标,完善电力监管制度。

王强告诉记者,电监会作为电力行业的监管部门,履行电力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能。因此,《实施意见》定位于从加强和完善监管、促进改革和做好服务三个方面,制订相应的政策和要求,为民间资本投资电力营造良好环境。

据介绍,《实施意见》共十五条,具体分成三方面内容:

一是通过完善电力监管制度和措施,支持民间资本进入电力行业,主要是第一至第六条,分别从加强准入、调度交易、并网、可再生能源收购、执行电价政策和电力建设市场等方面的监管工作,制订相应的政策措施和要求。

二是推进电力体制改革,为支持民间资本进入电力行业创造公平公正的条件和环境,主要是第七至九条,分别从培育电力市场、大用户直接交易、电价改革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

三是通过转变作风,改进服务,更好地为民间资本进入电力行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主要是第十至十五条,分别从法制建设、信息公开、许可工作、处理举报投诉、行业服务、法制宣传等六个方面,更好地为民间资本投资电力提供良好的服务。

关键还是电价问题

对于很多垄断行业来说,民企最怕的就是遭遇“玻璃门”,即看得见,却无法进入。问题主要出在隐性障碍上,比如,一些项目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存在限制,影响了民间资本在很多开放性领域的进入。

梅先生是浙江省电监办某部门的工作人员,之前从事的岗位对电力市场准入的情况较为了解。“浙江电力企业中95%都是民营企业,但发电量占比却很小。一般来说,民企进入电力行业有这么几个领域,发电、输电、供电等,衍生的还有电力施工、电力设计、电力设备制造等,输电和供电都是当地的供电局,很少有民营的成分,发电企业中民营的数量较多,另外就剩下衍生产业了。”

据了解,民营的电力勘察设计等企业由于资格、经验、技术等原因,很难进入电建市场。尽管目前电建市场有一些民间资本进入,分散在勘察设计、施工等方面,但如果想做总承包商,民营企业仍缺乏足够实力。

“我们对发电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设置是很低的,只要符合条件,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都是一样的标准。”梅先生对此还专门找出一份文件,《关于1000千瓦(不含)以下发电企业豁免办理电力业务许可证(发电类)的通告》,其中显示,装机1000千瓦(不含)以下发电企业可以申请豁免办理电力业务许可证(发电类)。

“小水电绝大多数都是民营的,政府一直在降低门槛,他们所发的电尽可能地全部收购。”

一位业内人士觉得,政府的相关举措是一方面,但电价的问题确实存在,要让发电企业日子好过,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提高电价,但老百姓肯定不同意。

“像新能源发电,很多都是看上去很美,实际却面临很多问题,很多项目凭着‘新能源’三字向有关部门申请补助。如果没有这些形形色色的补助,很少有企业会考虑周期如此之长的电力投资。”

新能源回报周期长

既然小水电投资回报方面存在困难,那么,民间资本是否考虑其他方向呢?如风能、太阳能等,与火力发电相比,就有投资小、技能难度和门槛较低的特点。

记者了解到,这一两年有不少浙商在舟山投资新能源发电,于是联系了杭州赛丽控股投资的浙江美达电力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李长君告诉记者,该项目位于舟山的衢山岛,已在2010年正式开始发电,每年的规模投入依然还在继续。

“衢山整个风力发电场规模目前居浙江第一,总装机容量是40多兆瓦,同比发电量的火电,每年可节省标煤6万吨以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此可见一斑。”李长君说,风电场一期早已投入使用,风电场二期增加了几十台风机,总装机容量可能再扩容30兆瓦。

“风力发电的成本还是比较高的,主要是设备成本,全部都是进口的,之后只有维护和人工成本,剩下的都是产出,投资回收期是8年。”李长君表示对风力发电看好,但对于太多的浙江企业来说并不合适,因为前期投入成本实在太高,且回报周期过长,只适合已经具备经济实力的企业。

盾安集团对电力行业也早有涉足。总裁吴子富说,该集团早在2009年就开始布局新能源发电,目前在内蒙古投资的两个风电项目已经并网运营,装机容量达到10万千瓦。“在内蒙古等地投资风电的浙商还是不少的,我觉得市场前景很好,一段时间内不会考虑利润回报问题,如今政府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应该是个机遇。”

(关键词:电力 国家电力 电网 水电企业)

(责任编辑:00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