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钢下游:2012空调压缩机处境艰难

2012-9-25 9:36:36来源:产业在线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空调上下游产业真的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艰难境地,而下游空调市场的诸多利空因素,其实也已经注定了其相关配套行业比如压缩机行业将面临的困境
    时间表刚刚进入8月,笔者就接到了好几家空调上游配套企业打来的电话,询问现在的市场形势如何,其中有一位空调压缩机的同仁说:“怎么感觉现在跟世界末日来了似的,没有订单,连客户的邮件都没有了,这日子什么时候能见底啊?”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国内某大型家电集团的一把手已经给出了预测性的答复,今年7月份,其在对企业未来中短期之内的发展所定的基调是:准备过两到三年的苦日子。事实上,整个2012冷年空调压缩机的日子确实过的比较苦。 
    一“劫”:产销规模萎缩 
    据产业在线监控数据显示,2012冷年空调旋转式压缩机的年度生产总量是11688万台,总销量是11628万台,分别同比下降5%和6%。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0冷年的产销量分别实现同比增长54%和53%,而2011冷年在这样高基准的规模之下,产销仍然达到了32%和31%的高幅度增长,并且规模首次破亿,成为行业发展的里程碑。但是连续两年的高速增长过后,旋转压缩机行业的发展走势从峰顶陡然下滑,而且大多数行业人士对2013冷年的走势表示并不乐观。
    虽然2011冷年空调旋转压缩机行业一直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但是按月度的同比增速来看,早就进入了持续下滑的通道,显示出增长乏力的势头。进入2012冷年之后,同比增速更是快速下滑,仅在旺季的3月有过昙花一现的反弹,但之后又很快的再次进入下滑通道。整个2012冷年的走势呈现一个V字形连着一个倒V字形,而且大部分月份的同比增长均是负增长,最大的同比降幅达到了-28%。
    对于下个冷年行业走势的判断,基本会延续2012冷年的情况是行业人士基本的共识。有这样的判断是基于下面的几点因素,一是国内外的经济基本面并不好,中国和美国都在面临严峻的经济考验,经济上都身处重要的转折点——旧的增长模式已经落后,必须以再平衡的新模式取而代之,另外,两个国家的政府都在经历领导换届,这对于未来的意义非常重要,而欧洲仍在危机的泥淖中挣扎;二是空调行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房地产市场,看来前景似乎也并不是十分明朗,政策的基调还是要严格调控;三是国内空调市场这一重要引擎目前的局势让人揪心,旺季市场冰冷无比,提前透支的三四级区域并没有再次带来惊喜,刚刚再次实施的产业政策看来无法提供足够的外部推动力,而最为关键的是,到2012冷年结束之时,空调行业的库存量又创出了历史新高,这对未来的空调淡季市场将是直接的硬伤,也会波及13冷年的旺季市场。
    按年度来探寻空调压缩机这二十多年的发展轨迹,以往的规律都是三到四年的快速发展后会迎来一个平台期,一般平台期的时间是一年,之后行业会再次进入螺旋上升的发展状态,但是可预见的是这一次的平台期将会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宏观经济上难以构建空调市场再增长的基础,房地产和产业政策难以释放再增长的新空间,三四级市场同样处于一个整理阶段。    
    二“劫”:品牌竞争复杂 
    空调旋转式压缩机行业的品牌自从2005年之前基本确定后,直到现在一直处于基本稳定的状态,主要原因一是旋转压缩机行业投资门槛较高,一条线的投资额度在1亿元以上;二是技术门槛较高,产品的精密性和性能稳定性要求等都较高。但是这种稳固的局面现在已被打破,2011年下半年,英贝尔申请破产,由西安东方集团旗下康普斯制冷进行重组。虽然之前英贝尔的产量不大,其再重组对行业的影响也较小,但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下游需求不足而导致的上游配套企业遭遇危机的严重程度。
    而品牌竞争的复杂程度除了上述事件,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品牌竞争格局上。2012冷年空调旋转压缩机行业的品牌竞争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空调厂家自配套压缩机企业的发展速度要快于其他品牌。自配套企业最典型的莫过于美芝和凌达。2012冷年全年二者合计产量达到4721万台,销量达到4718万台,占到行业总量的比例超过40%,而2011冷年这个比例只有35%.。同时我们也能发现一个规律,在行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时候,自配套企业的增速反而更快。2009冷年和2012冷年这两家企业的供应比例均实现了同比大幅增长。现在除了格兰仕、春兰、长虹在近些年增加了自己的压缩机配套厂外,志高在压缩机方面也有新动作,新的压缩机工厂正在建设中,计划是明年投产。自配套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那么留给外部压缩机工厂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小。
    某外部空调压缩机企业的一位销售人员无奈的表示:“2013冷年也许市场规模不会下降太多,但是我们形势严峻啊,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美芝已经在空调压缩机行业最大的供应商宝座上坐稳了好多年,而凌达的量在逐年攀升,2012冷年结束后,凌达仅屈居在美芝之后,而且已经将排在第三位的企业远远甩在了后面。在变频压缩机领域同样是这样的现象,2012冷年,二者的变频压缩机销量是2077万台,占到行业总销量的比例是57%,而2011冷年这一比例仅有不到40%,且优势十分明显。
    二、主力北美向产品的企业境况相对较好。北美向空调压缩机因为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恶化、利润异常微薄等原因,很多企业在几年前陆续放弃了这个出力不讨好的机型的生产,仅留下瑞智、庆安和LG等企业在做。竞争品牌的退出令这个产品的竞争形势好转,产能也有较多缩减,在2012冷年北美市场需求良好的背景下,这个小功率压缩机让这几个企业保持了相对不错的生产情况,尤其是瑞智,除了凌达外,其是唯一一家销售实现同比增长的品牌。在这样的对比情况下,北美向产品市场再次重新吸引了一些压缩机企业关注的目光,并且一些企业已经开始了实际行动,出产品并向客户送样。北美向产品的市场需求每年相对比较稳定,市场蛋糕就这么大,品牌的增多无疑将不可避免的再次加剧品牌间的激烈竞争。谁最能控制成本保持低价才能成为最终的赢家。 
    三“劫”:利润缩水严重 
    2012年8月21日,海立发布了其2012年上半年的报告,年报数据显示,2012年1-6月份海立营业收入为396963万元,同比下降22.23%,营业利润为15945万元,下降32.77%。对比去年同期的情况,2011年上半年海立营业利润实现了54%的大幅度增长,三季度营业利润的同比还更上升一步,达到了61.94%。利润缩水是从2011年第四季度展开的。作为空调压缩机行业举足轻重的品牌,海立的情况也反馈了整个行业的发展现实。据产业在线跟多家压缩机企业的沟通,今年上半年大家的盈利数字都非常难看,大幅度下降是普遍现象。
    从2012冷年的10月份和11月份开始,一些企业的一些产品已经开始了不同程度的降价销售。进入2012财年后,降价的步伐并没有停止,在需求疲软的情况下,为了获得更多订单,甚至一些机型的价格被个别企业搅乱。虽然原材料价格处于下降的趋势,但是销售量和销售价格的下降速度还是超过了原料成本下降的速度。另外,人力成本、运输成本等的上升,再加上产品能效升级所需的资金投入,一降一升都直接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从压缩机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也能看出产量下降直接导致销售收入下降明显。2012冷年空调旋转压缩机行业的产能总体利用率只有七成。而较好的年份,利用率一般都保持在85%以上。从各月的情况来看,仅在旺季的2-5月产能利用率水平较高,其他则都处在七成以下。产能闲置严重,资源浪费对企业也是一种成本的无形增加。
    时间进入2012冷年最后一个月,行情更显惨淡。而据产业在线从空调压缩机上游行业最新掌握的情况看,企业9月的订单都是按周来计算。之前行情好的时候,按照季度下单也是有的,稍微不好,就按月下单,但是现在下两周的单子都是相对不错的情况。压缩机企业淡季放假、整体萧条,产能利用更显不足。
    经过前几年的发展,空调压缩机行业的规模已经到了一个相当可观的水平,而现在出现的平台和波折,并不意味着2013冷年整体的市场规模将会出现更严重的下滑,现在的情况带给空调上下游行业的最大压力是看不到整体市场规模再度增长的希望,在一个比较稳定的规模之内进行结构性的调整也许将是未来中短期之内中国空调发展的主旋律,这种结构性调整不仅仅包含产品结构,还有生产布局、技术布局、市场渠道布局、人力资源、管理模块等多方面的变革。随着中国空调市场的愈发成熟,那种机会导向式的增长空间将越来越小,但是企业主动出击去创造市场机会的空间将会适度放大。那么空调压缩机企业已经做或正在做哪些主动出击? 
    一“逃”:海外市场寻机会 
    日本大地震和泰国洪水,这两场接连发生的风险,使得全球供应链调整的波幅不断放大。全球供应链重组悄然开始。近一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重新审视供应链中的风险,在最初的应急处置基础是考虑如何调整供应链模式。中国的家电业在上述的两场风险中受到的影响不大,但是随着中国制造成本的上升,中国制造业最初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已经或即将发生改变,国内的空调企业早已经从几年前就开始了海外市场的生产布局,而现在供应链企业也拉开了去海外市场寻找更多机会的大幕。
    企业有这个想法,是基于三个方面的因素考虑,一是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人力成本优势正在丧失;二是规避国外某些重点区域的市场或贸易法规;三是看好一些国外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增长空间,抢先布局,以免失去最好的机会和时机。
    海外市场寻找机会的目的地之一是印度。印度是全球制冷空调行业最为关注的市场之一,以天气炎热,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良好占据天时地利,预计2014或2015年将达到1000万台的市场规模,被认为未来市场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多家压缩机企业都调研过印度市场,包括海立和美芝。印度本土的空调制造企业数量比较多,但由于印度本土的配套业不发达,绝大多数空调零部件源自进口,2005年底泰康压缩机在印度的海得拉巴投产了第一家旋转压缩机生产工厂,结束了空调旋转压缩机全进口的局面。但此后的几年旋转压缩机仍然是以进口为主。我国的空调压缩机出口印度的量也是逐年增长,虽然这两年稍有回落,但是需求规模已经达到较高水平。随着印度空调市场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意欲进军空调及压缩机生产配套的企业越来越多。尽管目前配套业仍然不完善,但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进来。我国部分空调配套企业也看好印度市场,但顾及政治和经济环境仍未成熟,目前仍然还是以出口销售为主。但现在国内市场空间被自配套企业严重挤压,那外部市场的开拓将变得越来越必要和紧迫。2008年海立在印度成立了技术服务中心,而据最新获得的消息,海立有计划继续深度挖掘印度市场,在印度成立项目办。2012冷年出口到印度的主要空调压缩机品牌有海立、三星和美芝。
    目的地之二是巴西。作为金砖四国之一的巴西也是被长远看好的国家,未来的增长空间巨大。巴西也是拉美地区最大的空调市场,近些年的增长也非常快。随着中国空调品牌在巴西市场销量的逐步增加,2011年巴西政府出台了针对中国空调出口的贸易保护政策,分体式空调关税从18%提至35%。为减少进口压力,相信未来更多中国空调企业将会加大在巴西的投资建厂力度。除了整机之外,针对配套行业,巴西政府也出台了一些针对性的政策,其中就有一个采购本土化的制度,具体规定是空调产品整机所使用到的零件,至少有多少比例的部件必须是在本地购买,而且这个比例逐年提高,这就对未来我国空调压缩机出口巴西设置了潜在的风险。现在已经有空调压缩机工厂在筹谋和当地制造商进行合作,以提前规避这些法律法规等带来的贸易风险。2012冷年出口到巴西的空调压缩机企业中,瑞智、海立和LG位列前三位。 
    二“逃”:结构调整 
    结构调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产线的调整,二是产品结构的调整。
    现在空调旋转压缩机行业里产能的投资冲动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抑制,这两年的生产线增加和调整基本围绕产品调整来展开。美芝、凌达新增的生产线里变频产品的生产线占了相当比例,还有瑞智和LG也分别新增了变频产品的新线。其他的一些企业比如松下、海立、三菱、三洋等主要通过旧生产线改造来增加变频产品的产能。近两年国内变频压缩机的产能得到飞速发展。截止到2012冷年结束,中国国内旋转式变频空调压缩机的产能在7500-8000万台之间
。变频压缩机的产能在总产能中的比例也不断提高,2010冷年的时候占据将近39%,2011冷年不到41%,而2012冷年这个比例快速增长到了将近49%。
除了生产线上的结构调整外,企业产品战略结构的调整也是重中之重。由于自配套压缩机企业在产品上不断的针对自己的整机企业进行开发和优化,一些量比较大的通用机型都不用外部压缩机厂来供,外部压缩机企业的产品战略调整势在必然。涡旋压缩机、干衣机用压缩机、热泵热水器用压缩机、除湿机用压缩机、北美向压缩机,还有冷冻领域用的卧式压缩机等等都成为压缩机厂突围的点。某压缩机企业的销售负责人表示:“我们进行产品战略调整,不赚钱的机型不卖了。”
    企业有这样的选择也是国家最新施行的新一轮补贴政策的导向性结果,政策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引导行业内的产品实现结构性调整,增加节能环保产品的数量增加。尤其是正在讨论的领跑者制度和变频空调能效制度更是行业人士关注的热点。
    其实压缩机企业已经开始了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布局。2012冷年里,海立南昌基地的L系列改造完成,高能效压缩机实现量产。总产能已接近500万台/每年。据海立相关负责人介绍,L系列产品设计定位于中国节能惠民空调用高效压缩机,定速主要做1.5匹,匹配一级、二级能效空调;变频机排气量16.5~23.2cc,转速范围15~120Hz,额定制冷量从1000W至16000W,适用于2.5~3匹空调系统,多联机或商用空调等应用领域。
     三菱电机12冷年新增一条变频生产线(M系列),目前该线已经投入生产,主要生产环保冷媒双缸变频,产品最大可匹配7匹的空调产品,是三菱大功率压缩机的主力线之一。预计在13冷年将全部达产。
    美芝在其3000万台变频压缩机产品下线之际,也推出了自己的变容变频压缩机产品,代表了变频技术的新方向。
    压缩机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主要立足于三个点,一是未来具有增长潜力的产品领域,比如热泵热水器用压缩机、干衣机用压缩机领域和冷冻产品领域;二是利润相对较高、对技术精密度要求较高的高附加值产品,比如中大功率的产品;三是高能效产品,比如一级能效产品。
    行业实况已然如此,再多的劫难终归是要去经历,我们应该着眼于未来,如何能够成功“出逃”,获得下个“牛市”更多的机会和利益,现在探寻新的增长模式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再次实施的节能补贴目的不同,但是也提供了结构性增长的机会。行业下滑中的改变和调整通常意味着异常的艰辛,但同时也带来重振的希望!

(关键词:压缩机行业 困境 产销规模)

(关键字:压缩机行业 困境 产销规模)

(责任编辑:00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