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钢贸诚信机制迫在眉睫

导读: 要弥补上这一缺口就成为重建钢贸秩序的重头戏,而打造好这样的重头戏就需要相关的部门真诚合作,做有“面子”的人,干有“面子”的事,相互提携,相互制约,在重建钢贸诚信机制基础上构造钢贸新秩序。
关键字: 钢贸商 诚信机制

钢贸从业人员历来好面子,无论遭遇到什么纠纷,首先考虑设法私了,很怕诉诸法律程序,担心惹上了官司,影响企业形象。久而久之,这种好面子的倾向在业内蔓延开来,让一些不法分子钻了空子,出现订了合同不履约的、欠了钱逾期不还的、钢材在运输途中短斤少两的……更有甚者,付了一部分订金取货后玩失踪的、一批货重复质押骗贷或找了两个以上买家的等等。 
  可能是为了维护面子,也或许是为了其他一些原因,在行情好的时候,钢贸商们好面子的作派似乎显得相当包容,有了问题很少有主动请律师打官司的。笔者在商会工作时,出于更好地为会员服务的目的,特邀沪东律师事务所每周一次到商会坐堂现场办公。实施半年多来,几乎没有承接到一件有效的案件。到了行情不好的时候,就如这场资金缺口暴发后,原本见不得阳光的人和事都浮出了水面,使得众多很要面子钢贸商最终失掉了面子,“跑路”的、自杀的、倒闭的、无奈地被推上了被告席的……特别是仓库重复质押、一货卖了多个客户、惹上金融诈骗等案不间断地发生,使上海钢贸行业社会信誉度跌入冰点。 
  钢贸商要“面子”不能说是坏事,但因人和因行情不同,使得“面子”的界线发生变化,继而又让“不要脸”的潜规则与“面子”混起来了。重建上海钢贸经营秩序,就是要把这界线分清楚,还钢市应有的和谐、稳定的氛围。 
  这个工作是千头万绪的,从那里着手呢?笔者认为,应从与钢铁物流相关的单位重建钢贸诚信机制入手,从弥补资金缺口的源头抓起,细化流程,加强监管,重建钢贸秩序,确保钢铁物流安全畅通。这里提到的相关的单位是围绕钢铁物流业务环环相扣的各行各业,应该是这场重建钢贸新秩序的生力军,而维系众多企业安全完成钢铁物流这一社会职责的便是诚信。 
  诚信是“面子”工程的核心,它是加强和维系合作方关系的基础,没有诚信就没有“面子”,谁也不会与“不要脸”的长期真诚合作,而没有真诚的合作就谈不上共谋发展。目前,钢贸秩序很不正常,究其根源,大家心知肚明,都是各利益主体只顾打自己利益的小算盘,很少为合作方利益考虑,惹来了难以弥补的资金缺口。因此,要弥补上这一缺口就成为重建钢贸秩序的重头戏,而打造好这样的重头戏就需要相关的部门真诚合作,做有“面子”的人,干有“面子”的事,相互提携,相互制约,在重建钢贸诚信机制基础上构造钢贸新秩序。 
  从去年11月份以来,钢贸行业通过一系列自救活动延缓了资金缺口带来的灾难,但仍有一些企业倒在经济回暖的前夕,随之又把担保公司和钢材市场推到了资金缺口的风口浪尖。这样的现实无情地说明,面对多年积累下来的资金缺口,钢贸行业仅仅靠自救还是独立难扛的,需要在自救基础上依靠相关单位的合力抗争。 
  据业内资深人士推断,钢贸行业经过近一年来的独立自救,已经证明在短时期里难以弥补多年积累下来的资金窟窿。如果相关的单位见死不救,把全部的资金缺口压力压到担保公司和钢材市场,那么资金运作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火墙将承受不了这样的压力。到时候,钢贸行业“面子”可能因资金缺口而扫地,一向很有“面子”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也会受到大笔坏帐的牵累。 
  真诚合作的目的是能合力有效地解决问题。在本轮资金缺口成因中,业内潜规则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使“不要脸”的重复质押和违反专款专用原则成了业内公开的秘密,又由于其中涉及与钢铁物流相关方面的诸多利益,故能堂而皇之地长期存在下去,成为危害钢铁物流安全的毒瘤。因此,在重建钢贸诚信机制过程中,有必要洗心革面,放下“面子”,挖出危害钢铁物流安全方方面面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其中,对于类似重复质押、违反专款专用原则的行业潜规则,要建立健全科学的监管机制,确保钢铁物流每个环节上的安全,确保参与各方的“面子”。这样的机制仅有主管一方承担是不可能有万全之策的,需要相关各个方面联手实施“一货一证”制度,监管方只能为借贷方质押的货出一次证明。这样的监管工作,可以有借、贷双方和仓储部门联手合作完成,也可委托第三方来承担。 
  当然,在各方真诚交流过程中,政府服务企业的职能要到位,相关部门要做好牵线搭桥的工作,参与实施方案的各类审计工作,均衡各方利益主体的利益,并为重建钢贸行业诚信机制拿出指导性意见和方案。 
  目前,上海钢贸行业出现一些无序的现象,粗看起来很是“丢脸,但这是行业发展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无须大惊小怪,只要认真对待就能重拾“面子”。 
 

(关键字:钢贸商 诚信机制)

(责任编辑:00378)